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Who was Henry Ford?》課程雜記

Who was 家長課第三本讀本的主角是 Henry Ford,知名的福特汽車,走在路上看到都覺得要閃一邊別擋路,我得罪不起 XD


一週走陽光面、一週走陰暗面,很有意思的對照。


上週討論到 Henry Ford 這個人在發明、嘗試設計汽車方面契而不捨的正向心態 Growth mindset,為了加速生產出便宜、多數人都負擔得起的汽車,改善並發明了生產線的製作流程(一台車只要花90多分鐘就組裝完成),也為了吸引員工在生產線上從事無趣的工作,提高兩倍的薪資來吸引人力到他特別為了生產汽車開闢的大工業區工作。


他的汽車工業為美國經濟帶來非常大的轉變,能負擔購買汽車的中產階級興起。為了不要讓馬車、電車和汽車通通擠在同一條路上,專為汽車開闢的道路越來越多。因著汽車的普及,帶動了加油站、休息站、旅行景點的旅館等觀光業周邊的興起,改變的人們移動的距離和可能性。


然而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他的某些個人特質和偏好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他個人反猶太主義的偏見,他買下地方報紙,在報導中偷渡了許多這樣的觀點。雖說他是第一個願意雇用黑人,給予和白人相同薪資,是黑人中產階級興起的推手,但他分派給黑人的工作卻是比較危險、粗重的。再者就是他強烈反對工會,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因為減產至原先的25%和諸多其他因素,導致大量勞工失業而走上街頭罷工遊行,他竟雇用幫派份子 Harry Bennett 當公司安全部門的頭頭,在遊行或是抗議中槍殺或毆打支持工會的員工或其他遊說者,導致 Ford Hunger March。(有意思的是,一位同學說她用中文去查福特黑歷史,竟查不太到什麼資料!)


老師問了我們幾個問題:在教導歷史的過程中,需要正反兩面都傳達給孩子嗎?為什麼?以及最切身的,我們離經濟大蕭條很遠嗎?


有些人認為因為 Ford 很重要,所以只講他和整個汽車生產王國的好話,何必多事的揭露其缺點?我的想法是,越是切身的歷史,越有必要正反並陳,如果是比較遠一點的歷史或是國家,可能就不需要那麼細,知道大致的脈絡就可以。但可惜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對越是切身的歷史,因為種種的原因,反而認識的不多,更遑論正反並陳,引導孩子有機會獨立思考和評價之。


老師說他看到有說法是2024 會面臨再次經濟大蕭條,covid 開始到現在,陸續缺過衛生紙、配方奶、建築材料等等,問我們台灣的情況有感受到嗎?有同學分享越來越有感於通貨膨脹,建材和房價上升,但大致上還是買得到生活必需品,沒有因為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或是戰爭而有太大的影響。我提到前陣子因為烏俄戰爭關注蔡適任的臉書,她提到非洲因為 Covid 頓失觀光收入,又因為烏俄戰爭減少可以進口的糧食數量,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這個世界是地球村這話已經不是口號而已,是確實會在生活各方面逐漸產生有感的影響,已經不是主觀或是政治上由誰主政能有所改善的,我們面對的世界啊,只希望大蕭條不會真的到來吧。

最後拉回來講成長性思維,老師給我們看 Growth Mindset Animated Lesson 這部短片,



說明成長性思維跟正向態度類似,以正面的方式看到自己的不足或是失敗,如愛迪生自述他不是失敗一千次,而是找到一千個不適合製作燈泡的方法,超級正向的啊!!如同繪本「菲菲真的做不到」(When Sophie thinks she can't...)一樣,父母可以練習轉化心態,用「還沒有 yet 」來回應孩子對於不會、做不好事物的自我批判和懊惱,畢竟都還在成長,沒事物是一直做不到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