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聽了葛綺霞老師的講座「從PISA閱讀評比表現探討臺灣、英國與瑞典閱讀教育之政策」,上半場講了 PISA 在三國(台、英、瑞)的研究和比較,下半場說明她帶少年小說的理念和實作,結束前她說到之後在小魯會帶一場少年小說的讀書會,歡迎大家參加。
隔幾天收到 小魯粉絲俱樂部 的宣傳電子郵件,我猶豫了好幾天,直到週四晚上走進金石堂前暗想:如果買到書我就報名參加。沒想到好運的買到店裡最後一本《黑暗中的願望》,從週五下午有個空檔開始看,晚上英文討論課結束,寫完心得之後,想想還是打起精神打開書,就一路從三點多看到快七點,留下最後35頁躺回床上。
早上遲了一點點進讀書會的線上會議室,小魯姊姊已經開場完交棒給葛老師,老師簡單自介後就開始進入正題,先簡介這本小說在說什麼?書背上的短短四行字已然破題。接著老師從四個基本問題切入:
你喜歡這本書的哪些地方?
有沒有什麼地方不喜歡呢?
有沒有什麼章節(或地方)讓你想不通(困惑)?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些固定模式,重複在書裡出現呢?
整本書看下來,我最喜歡湛師父這個角色,充滿智慧、用平等心觀眾生,又隨機點化,我留言說我最喜歡湛師父給予人的祝福,從看似幽默無厘頭的「願你永遠不會因為吃了生雞肉而食物中毒」或「願黃蜂永遠不會叮咬你的手掌或者腳掌」(61頁),也有非常具有哲理的「願你舉目所見,都能發現奇蹟。」「願你思路清晰。」「願大家都可以從你身上學到仁慈。」「願你的勇氣永不動搖。」(296頁)
在在都讓我回想到曾經接觸過的佛教祈願的方式,給予人能從自身長出力量,而不是使之立即離苦得樂,因為人終究不是神,不會知道在一時間這麼做了之後,在之後會是好的還是壞的結果,又或者是,以為是好的、最終卻走向毀滅。這類富有禪機的開示和頓悟,是我很欣賞的。
接著討論書中的人物,列出人物清單,選出幾個角色「為角色辯護」,就這本書而言,主要的角色就是三個小孩:阿朋、桑吉特和娜可,接著就是湛師父和總督這兩個正反角色,接著是次要角色,老師徵詢大家想要選出哪幾個次要角色進行活動,有人跳出來說要當安白,就這樣大概6個角色開始進行活動。
大家針對書中的內容提出,就大家閱讀過後應該可以理解或是以此為本延伸回答的問題,如果超出以書為本的內容太多,這樣的問題就會被忽略。因為一開始大家還不熟悉怎麼提問,老師先請自願出來「為角色辯護」的讀書會成員先閒聊,之後再一一就留言板針對個別角色提出來的問題進行回答/辯護。自願出來擔任角色的成員聽起來都非常有經驗,非常融入角色,超有趣的。
印象很深的是擔任總督角色的成員說,他不認為自己有做錯什麼,就管理的角度出發,他就是希望大家都要依循規範進行,他的名言是「法律是光,而光亮只照耀在有價值的事物上,其他的則陷入黑暗之中」(33頁)「在黑暗中出生的人,總是會再回來的。」(36頁)堅定的認為在黑暗中成長的,絕不可能變回光亮。我自己是覺得這個角色自以為是救世主,從一開始做出拯救社會的舉動,但也不自覺的走向狂妄自大,以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甚至評定一個人的善惡根本。
參加完讀書會後,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聽到不同角度的切入點,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生命和閱讀經驗,賦予故事、角色不同的看法,的確比自己閱讀多了不少啟發思考、有趣的切入點。
讀書會結束後,我回頭去看小魯 youtube 頻道上的《黑暗中的願望》小說沙龍三部影片。
Part 1 是由杜明城教授導讀,他根據亞里斯多德評論戲劇和詩歌作品的基本要素:情節、人物(性格)、思想、語言文字出發,認為《黑暗中的願望》這一部 Fantasy 在開頭就先說「這是一部虛構的故事」,虛構背後要談論的是某一種真實,但也是一種鋪陳,怕人對號入座,作者想提出來討論的是共相。
他認為作為故事的第一章,雖然短但非常重要。一開始的落筆有引起人的好奇,第一段第一章就把整個故事所能夠延伸出去的做了非常好的鋪陳,點出場景(監獄)、人物的關係(阿朋和桑吉特,兩個小孩的特別之處和性格上的對照)和面對的困境(在監獄中被欺負),和即將面臨的狀況(烙印、小型社會中的權力關係)。作者擅長用實際的東西(名詞和動詞),少用形容詞,但用形容詞就表現出具體的氣味、顏色等,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非常的高明。
而這部小說的情節,也就是故事,有高潮起伏,但整個故事並沒有哪一部分比較疲軟,環環相扣、銜接順暢,保持張力。開頭難,結果也不簡單。結尾呼應開頭「芒果掉在手裡」神來之筆,不會讓讀者覺得很刻意,完全自然而然。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杜教授提到作品要呈現作者怎樣的思維或思想這個部分,他認為故事是以「光明和黑暗」的對立為主軸,一般認為光是正面、正派、值得追尋,少認為光是帶有詭異的或隱含某些邪惡。黑暗在作者筆下反倒提出逆轉的看法,在黑暗中成長的人,對事情的看法反而更清晰,更清楚,不同於女主角娜可在光明中成長,反而受到蒙蔽。可以進而延伸去討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杜教授提出「underclass」的概念,這個階級是什麼階級都算不上,在底層、陰暗之中、地表之下。而藏在地表之下,隱含著真正有爆發力的東西,就如同書中這些在泥巴屋的角色是一般人忽略、不想看到、不被聞問的人,但卻是積蓄能力、改變社會的力量。另一個概念「stigma」,具像的是指烙印,這是身在監獄從小就被刻在手上的。青少年小說中會有stigma,因為有stigma就變成被控制的群體。黑白道之間反覆,作者似乎在探究這劃分是否絕對。
這樣一部小說,杜教授認為要用 Bildersroman 教育小說的概念來看。不只是角色經歷某些變故,因此獲得啟發、得到成長的機會,主要角色的改變,也參與了外在社會、世界的改變,主角和外在社會、世界的改變,呈現辯證的關係,男女角色的成長融入了社會變動的歷程,他們的領悟也帶動了外在社會的改變,是互通的。
而杜教授覺得這部作品和武俠小說有些共同的元素,他想知道是不是有所謂的共同的東方元素存在?東方國家才有佛教文化、得道高僧。他認為武俠小說精彩的地方在於對話,透過對話展現禪機或權力關係,這部作品在這方面也很成功的透過對話來鋪陳,包括總督告訴娜可真相時,透過簡單的幾句話展現極權的力量,故事的推展多是透過對話呈現。
Part 2是杜教授和作者的對談,Part 3 是開放讀者提問,有部分是線上直接提問,有部分是主辦單位預先收集到的問題,聽到作者本人講話可說是如沐春風,連我用 1.5 倍速聽都可以清楚的聽懂她的發言和回應。(這部份我就直接把我覺得有意思的重點以條列的方式呈現)
《悲慘世界》青少年版
作者很明確的指出這本書最初的構想是想要寫出 160 年前的小說《悲慘世界》的青少年版,因此如同葛老師在讀書會中提到,本書中有許多跟《悲慘世界》互文對照的部分,像是在娜可來到小村莊那天,在街上目睹一位男孩偷糕點的橋段。
光明和黑暗的比喻
光明和黑暗是重要的主題,作者認為她想去探討「不平等」的議題,「光」除了反應社會上不同的問題,還指涉了內心中的光,也就是個人的慈愛和慈悲。開場的監獄場景雖很灰暗,但她刻意鋪排阿朋和桑吉特兩人之間的兄弟之情來平衡,而這兩個主角的靈感是來自父親和他的朋友,他父親年幼時住在泰國,雖然家境困苦,但是有如同故事中鋪陳的好朋友陪伴,伴他度過艱困的生活。她認為 Happy ending 並不真實,黑暗和光明都存在個人內心,如何平衡是個人的修行。
最喜歡娜可
一開始寫作時只有站在阿朋的角度,寫完之後發現如果沒有站在娜可的角度來書寫,讀者會無法同理這個角色,只好改寫故事,加入從娜可角度出發的觀點。娜可是故事中改變最多的角色。
湛師父的原型
作者的父親在泰國成長時曾當過僧侶幾次,有跟作者分享他出家為僧的經驗。作者本身也研究了佛教的思想,這個角色是融合父親的經驗和她自己的研讀結果。作者很希望真實世界中的自己,也能有湛師父這樣的形象角色陪伴在她身邊。即便美國人普遍沒有佛教的背景和接觸,但湛師父的教導和人品,是跨文化、跨宗教都可以理解的。
主角的名字
Fong 是小名,是泰國很常見的小名,意思是保護者 protector,而阿朋的天命就是要去保護別人
Nok 是飛鳥,符合其形象
Chum 是 joy 喜悅
這些角色的名字有來自她父親的建議和討論
英雄
一般人認為英雄是做很多事改變世界、大家都知道的人;但作者認為另一種英雄是讓其所愛的人知道他很重要,這讓他可以改變內心,進而去改變別人。(我很喜歡這個詮釋,很多時候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但如果你讓你所愛的人,或是你讓自己知道,自己很重要,進而能夠生出強大的內心勇氣,能夠在生活中做出良善的抉擇,這點真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許願 Wish
作者認為有時候人們會 wish for wrong things,許願背後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只能許一個願,會許什麼?他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概念。
安白的死
安白的形象是來自她的阿姨、姑姑和奶奶,她們是很強韌的女性。安白的死暗示著有時候人們容易過度仰賴領導者,但如果領導者的信念是正確、值得追尋,那即便領導者不在了,人們也還是會願意遵循這樣的教導和作法。
下面是這本書中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段落:
P.72
「我們之中誰最脆弱,誰就該得享最大的加持祝福」
P.90
「您的村莊很迷人,但法律就是法律。用火很危險,你們不需要承擔這樣的風險。這裡省裡的每個人都用光球,我恐怕沒辦法為你們破例。」
「為什麼不行?」
「嗯,因為....要不然,每個人都會要我為他們破例。」
「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這麼一來,法律和規矩就全都被破壞了。」
p.95
「我已經從事這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了。當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在我還沒得到教訓前,我確實給予過你說的那類加持祝福。我想運用我的禮物幫助人們,希望世上所有的病痛和苦難都可以被我許下的願望帶走。但是我太過狂妄自大,以為只用一個願望就能拯救這整個世界,所以我的禮物開始出差錯了。」
「怎麼會?」
湛師父看著敞開的門口。「那種狀況非常複雜與突如其來,你根本想像不到。我學會了這艱辛的一課:就算我的用意是好的,也不能由我來拯救人們,或者強迫這個世界屈從於我的想望。那不是我的禮物的本意。」
P.108
「您教導我好多好多東西。」阿澎悄聲說。
「我是教你了一些,但更多的是你自學而來的。你是個好孩子,很仁慈的男孩,你的心地很純正。」
P.129
「我知道這不是你心裡想要的,」她輕聲說著。聽到她的聲音在顫抖,娜可非常吃驚。「但有時生命就是這樣,無法盡如人意。我們沒辦法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只能盡己所能,去處理迎面而來的事情。我知道你很生氣。將來有一天,你會原諒我的。我們的心能夠原諒,這是最教人讚嘆的事。」她將身體拉開一點,用自己光滑的雙手,捧住娜可的臉。「我愛你,千萬別忘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