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101713 《寄居》狂想劇場@牯嶺街小劇場

圖片來源:狂想劇場

        看完散場只覺心驚膽顫,內容描述就是我們這一代比我們年長10歲以內的人有可能遭遇的經驗,對於夢想一棟擁有自己的房子,對多數生活在台北市的年輕人而言,是天方夜譚吧。

        寫在開演前:牯嶺街的座位一直有個問題,先到的觀眾很自然的會選擇正中間的位置,但是等到快開演時,會發現面向舞台左側留有許多空位,但是因為左側沒有走到,觀眾很難跨越他人一路而上,因此,劇團多半會派人出來宣導請觀眾往左移,保留右側座位讓遲到的觀眾在不影響多數觀眾的情況下能順利看戲。坐在我前排有兩位觀眾,在開演前導演出來講話說,因為今天的觀眾人數較多,請大家配合挪動座位,他們原本坐在正中間,卻因此坐到最左邊靠牆處,其中一位開始低聲抱怨:「如果這個場地沒有辦法容納下那麼多人,為何要賣出這麼多張票?....(中略)就算這場戲再好看,我也不看了!」說完話就真的走人了。坦白說,坐在他們身後的我聽到這樣的對話有點難受,在沒有座位區分的場地中,先到先選位本屬自然,然而,為何晚到的觀眾在開演前一刻可以因為移動位置而坐在正中間(多數人認為角度好視野佳的位置),但是早到的觀眾卻因為要為了遲到的觀眾和劇團設想,而被迫移動到不是自己一開始想要做的位置?我想這應該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狀況,也不是這個劇團才面臨到的問題,只是很想跟場地和劇團工作人員說,如果有人因此這樣不看戲,對劇團來說或許損失不是立即的,畢竟觀眾也是買票進場了,但是久了,就會對小劇場的空間和劇團處理方式感到不滿而不願意再買票支持。

        演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影像,天花板的破洞、牆壁的剝落和超音波胎檢影像,配合影像的是吞食的聲響,影像的部份不斷變換,天花板上的破洞時大時小,像是傷痕。而我第一次發現超音波影像如此的駭人,仍在媽媽肚子裡的嬰兒,不就正是一點一點的在吞食媽媽的養分,讓自己得以成長?

        戲裡描述一對年近中年的夫婦華忠和麗媜,麗媜懷胎挺著大肚子,兩人上台北胼手胝足打拼買下的屋子,好不容易還完貸款,卻因為天花板破洞意外發現這棟房子是海砂屋,求助無門。另一條支線是,他們樓上住著的夫婦,先生是華忠的同學,兩人同在一家公司,表現比華忠更受上司的器重;太太則是家庭主婦,麗媜沒事就喜歡跟她比較。朋友夫婦有事到上海去,託華忠的媽媽幫他們看家,開啟了比較和嫉妒。

        安原良和陳佳穗飾演壯年夫婦其實頗為到位,除了有幾次我覺得陳佳穗挺著肚子走路走太快之外,其他我都覺得不錯,特別是得知房屋為海砂屋之後的失魂落魄,以及最後為了捍衛自身和肚子裡女兒權力而不惜和婆婆翻臉,表現的可圈可點。安原良從一開始就是畏畏縮縮的樣子,詮釋出對未來、職涯不確定的中年男子,不想要在媽媽和老婆面前失了面子,極力想要討好兩邊的苦情男。而蔡櫻茹飾演的婆婆,除了聲音過於尖銳和高亢之外,她的身段其實頗具有說服力,但是由於不知道故事設定的年代,如果從她17歲就跟著國民政府到台灣的時間推算,也該八十多歲了吧。

        故事談論到的婆媳關係、母女關係、財產繼承、海砂屋、無殼寄居蟹、努力在工作中掙扎以求往上爬,這些現實生活中留心就可以聽到、看到的問題,透過劇場呈現的濃縮,以及最後兩夫妻想要跳脫生活困境,卻諷刺的被倒下的房屋壓垮(而且還先看到了紛飛的現金),似乎象徵著想要在這種處境下翻身,毫無希望。

        如此精準打中所謂社會中堅份子的劇本和演出,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得獎作品現場欣賞:寄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