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因為ClubHouse知道 一起讀、一起玩 這個粉專,今天中午跟到「從大人的繪本閱讀到提升親子共讀力」的討論,才知道原來這個粉專是《小黃點》的譯者周婉湘發起的!《小黃點》是我還沒當媽媽前因為表妹旺來工作需要,請我去圖資圖幫忙借書才知道的書,可以說是小時候閱讀的漢聲出版繪本之外,長大後第一本接觸的繪本,對我來說略略有朝聖迷妹的心情在看待。
這次的討論是從周老師組織的讀書會出發,主要發言的是讀書會的成員,主題有三個:
一、大人為什麼研讀繪本?
周老師先提到最近 NY Times 的文章「Your Kids Aren’t Too Old for Picture Books, and Neither Are You」,也提到作者 Pamela Paul 有出版一本書<How to Raise a Reader>,提到繪本的閱讀幾歲開始都不嫌晚,大人自己開始看也是很合適的。
接下來讀書會成員和聽眾討論到 Graphic novels 和 Virtual literacy的部分(但因為我對此實在不是太關注,就讓它過去了)。
二、在讀書會中的學習、收穫為何?
這個讀書會有以《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作為參考書籍進行。
繪本作為兒童藝術的啟蒙,成員因為孩子而接觸繪本,從為了孩子的媽媽的角度來讀,轉到自己喜好的出發點。但在讀書會不同背景的成員相互激盪之下,而有更多、更深入的討論,讀書會作為閱讀心得的輸出,之後再加上書寫紀錄,對成員來說收穫很多(「一起讀、一起玩」的粉專上有網站,成員將讀書會討論的內容書寫記錄下來)。
三、不同的繪本閱讀方法如何影響你對閱讀的看法,及親子共讀的品質?
這部份的討論成員有大致介紹他們之前討論過的主題和內容:




成員分享我覺得很值得紀錄的點如下:













最後有個聽眾分享一個很棒的觀點,在閱讀繪本時注意繪本使用的媒材,可以帶孩子可以實際去操作。可以從單純的繪畫,或是利用如樹葉等身邊可以搜集到的素材進行創作,重點是帶來子經歷過程的呈現,對年紀小的孩子也可以提升手的靈活度。對大人來說,是嘗試拉回用繪畫溝通的能力。
*
另一個覺得非常有收穫,也是我過去沒想到的是,可能因為覺得孩子還小,以聽故事為主,卻沒想到可以從中慢慢練習表達個人對圖像、情節的想法,提出來跟孩子討論,引發他們去觀察、探究的興趣。
還有一個想法是,很感謝過去近一年加入大V破喉嚨的社團,為了參與點名而要每個月找一個主題,帶孩子一起操作或是參與活動,找相關的繪本進行延伸的閱讀和討論,最後在輸出成文字紀錄與大家分享。其實這個過程就完全是成員有提到的計畫主題式的閱讀,這樣持續的紀錄,久了之後真的會小有成就感,在全職看似時間事情多是瑣碎的育兒生活中,留下一點一滴跟孩子互動的紀錄,相當珍貴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