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051112 《卡夫卡的猴子》英國楊維克劇團 2012國際劇場藝術節

圖片來源: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635747a480135859f7dc804de?lang=zh

       《卡夫卡的猴子》改編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說《學院報告》,搬上舞台之後,觀眾就變成聆聽由黑猩猩進化成人的紅彼得報告的對象,一堆在學院裡的先生女士。唸了研究所之後,逐漸覺得學院真是一群對真理科學好奇,但人情世故不見得那麼在行,某種程度可稱之為變態的一群人。當了一晚的變態,看著黑猩猩教導人類什麼是自由,什麼是努力,很奇妙的角色互換。

        這齣戲如果換著人演,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演員凱瑟琳.杭特真的非常的用心、演技精湛出色,她柔軟的身體和身體個別肢節的運用,在在都讓我一度有種錯覺,「沒錯,台上真的是一隻扮演人的黑猩猩!」故事的設定是黑猩猩透過觀察、習得人的樣貌,進而換取不用被關在籠子裡的「自由」,但是演員在詮釋角色的過程中,必定歷經相反的歷程,演員必須下苦工觀察並模仿黑猩猩的動作,不管是搔側臉的小動作,還是必須用稍微內八、輕快帶點跳躍的方式行走,這樣才能說服觀眾,我們在看一場黑猩猩的演講。

        劇中幾次紅彼得內心對於外在處境的不滿所發出的嘶吼,撼動我心。對於紅彼得單純的只想要找到出路(find the way out),為此不得不發憤努力,甚至比歷史上任何人類都還要認真,覺得有點慚愧,也頗受激勵。

        再來是一種嘗試以動物為本位來看待人世間某些荒謬的現象。紅彼得再三強調,他對模仿人一點興趣也沒有,真的只是靜下心來發現,模仿人似乎可以換取到他想要的生活空間,就這麼簡單而已。再者,人所謂的自由,不過就是在固定空間中,不斷做著排練過的事情而已,劇中嘲諷道,如果人以為這樣就是真正的自由,未免是對大自然的諷刺。馴化成為人的過程,連船上的水手也在做相似的抵抗,抵抗動物般的天性。這與演講時穿著正式西裝燕尾服相比,著實是種對比和諷刺。多數的人外表人模人樣,但內在的動物潛質究竟還殘存多少,少到讓人自以為有資格去嘲諷其他生物?這不是很荒謬嗎?

        舞台上很簡單,一幅大型的黑猩猩照片,到了劇末才知道這是紅彼得現在的半馴化伴侶,還有一個白色的講台,上頭放了幾張講稿,但在劇中就已經被推到一旁的角落。劇中刻意設計了幾個橋段跟觀眾互動,像是握手、吃香蕉、抓跳蚤等等,只能說或許今晚的觀眾還不習慣這種直接的互動方式,顯得有點羞澀安靜,不然其實演出過程好幾段都相當精彩動人,若能在戲劇進行中熱烈回應,想必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