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050512 《PINA》新北市電影節@環球國賓

圖片來源:http://www.imdb.com/title/tt1440266/

        終於,等了一年,等到台灣首映《Pina》。

        新北市電影節請來林懷民在影片前說說《Pina》,他提到Wuppertal是像雲林一樣人口3萬人的小鎮,而且是個工業城鎮,但他們請了Pina Bausch來任職當地劇場的總監,在那裡,Pina發展出了現在為人所知的成就。他提到Pina Bausch排練時相當嚴格,只要有任何一個人給她感覺不對,就是從頭來過(他自嘲自己被嫌挑剔嚴格,但跟Pina比可說大巫見小巫吧)。也說道Pina的父親開小酒館,就像是《穆勒咖啡館》那樣的小酒館,從小在其中長大的Pina對這一切再熟悉不過,很自然的就將之編作進舞作中。最後,他提到這部電影非常的美,但如果關於Pina和她的舞最後只剩下美,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電影從她舞作的排練畫面開始,穿插正式演出片段,以及舞者的特寫和她們個人演出的片段,如同林懷民說的,Pina出現的畫面並不多,但是她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不管她的舞者是否有以文字或是語言具體表達出Pina之於她們的意義,但編舞家的確以深刻而無處不在的方式影響著這些舞者。

        看的時候想到去年在光點看過的《多明尼克舞動碧娜鮑許》,《Pina》中一一特寫長時間待在編舞家身邊的舞者,早期的舞者如同夥伴一般,演出、排練、構思新舞作和生活很大一部分都相互重疊,某種程度上,就如同一位舞者說的,Pina看她比她自己的母親看她的時間都還要長,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情感,她們從Pina看她們的眼光了解自己,也進一步得到鼓勵發揮自己的潛能。從這些細碎的片段去看到編舞家對待舞者的方式,也間接了解了一些作品的特色和形成的方式。

        覺得拍攝有一個手法很有意思,雖是特寫舞者,背景也是舞者說話的聲音,但是畫面前的舞者不是在說話,表情比較像是在緬懷Pina或是沉思某些與Pina有關的經驗和感受,這種方式比直接捕捉說話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不管是她們說話或不說話,都可以從她們認真沉思的表情中去感受她們與編舞家/作品之間的關係。

        最後那幾段的畫面真的很美,在劇場空間外找到演出片段的地點或背景,不管是在小坡、玻璃屋或是山丘上,穿著美麗舞衣的舞者,配上近乎完美的背景,真的是視覺上的享受。開頭和片尾那兩段整齊劃一的比出春夏秋冬示意性的動作,真的有種說不上來的愉悅和喜感。

        以3D近距離的呈現舞作、紀錄劇場,或許是未來的趨勢,不可否認的,身為觀眾可以以這樣的方式看到舞作的再現,重現立體的美感,是件令人興奮的事,因為坐在觀眾席是不可能看到這麼多細節。然而,劇場迷人之處就是每個觀眾看入眼底和心底都有所不同,同一時間舞台上不會只發生一件事,紀錄再怎樣綿密都是透過攝影師挑選的眼來看,但就紀錄一代現代舞大師的舞作,其功勞也不容忽視。

        如果可以,我還想要再看一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