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042812 《史丹利的便當盒》2012 新北市電影節@大遠百威秀

圖片來源:http://www.ntpcff.com.tw/program8.html

        因為種種不湊巧,手邊多的那一張票卷差點就浪費了,也讓我覺得我在台北應該快沒什麼朋友了(唉)。感謝學長馬太太適時出現,讓我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夜晚。

        是衝著對《三個傻瓜》的喜愛,讓我想要看看《心中的小星星》編劇的最新力作。這部片子的開頭和結束真的很重要,片頭的動畫,道盡了故事的主軸,一大一小在搶便當;片尾則是點出此片的訴求是反童工。中間的故事,有一些不寫實,但具有情緒渲染力和戲劇張力的劇情和拍攝技巧。

        如果一個父母雙亡、遭受叔叔暴力脅迫的童工可以上學,可以得到同學的支持和喜愛,可以得到幾個老師的欣賞,可以得到發揮所長的機會上台演出,僅有的問題只是無法帶便當上學,因而被同樣沒有人幫他準備便當、自己也不會弄的印度文老師辱罵。我想,這個孩子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幸福的,至少他在學校方面得到的支持系統挺完整的。看電影時我一直想著,如果這樣的孩子出現在台灣,他還有可能可以得到同學的喜愛嗎?沒有被嫌髒、被嫌一直跟別人討飯吃就很不錯了。或許角色設定上,一個父母雙亡的童工已經很可憐了,如果在學校還一直被排擠,或許會讓劇情走向更為悲情或焦點模糊。

        為了增加戲中的笑點和張力,而有一個可議的角色,就是那個老是想要吃學生或同事便當的印度語老師。雖然說學校可議的老師可能不少,但這樣光明正大的仗恃自己身為老師的身份欺壓學生,在台灣應該會被家長告到死吧。不過,電影有許多特寫老師聞到食物香味引發的反應,不管是飢餓還是嘴饞,不斷擦拭額頭和嘴角的畫面,充斥著一股滑稽。被學生欺騙惡整了好幾個午餐時間,也不知道是該同情還是嘲弄。幾個老師的戲份不多,但都還蠻搶戲的,特別是美麗又善體人意的Rose老師,和面對學生和同事判若兩人的自然老師,還有神父校長。

        影片的前半段很多便當和菜色的畫面,讓我好懷念在斐濟吃的chadni和印度咖哩。從孩童的便當菜色也會發現貧富差距,最高級的真的就是阿曼那樣,烤餅配上各式各樣的咖哩醬,因為煮起來費工、多樣咖哩代表食材多樣,最普通大概就是現成的餅乾和土司。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新來的歷史老師的便當,他利用不同的蔬菜做出各色咖哩,雖然那些蔬菜基本上我不太敢碰,但我仍會好奇那嚐起來是如何,但這對於印度語老師而言,恐怕是吃不到大餐(阿曼的便當)的次要選擇。

        一直到接近尾聲,才知道小男孩的家庭情況,雖然母親已不再人世,但有非常會煮飯的大哥哥,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吧。

        簡單的小故事,喚起大人小孩對童工議題的重視,縱使有看來不合情理的劇情設計,但那或許也是為了讓活在現實世界面對殘酷的我們,能有一個相信幸福存在的方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