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052211 《渭水春風》音樂時代劇場
圖片來源:http://www.allmusic-mag.net/
《渭水春風》是音樂時代的第三部作品,由於去年沒法去看首演,一得知加演訊息就馬上買票啦~
因為是加演,早已看過許多其他人的評論,覺得不如前兩部來的好看,果然不抱期待去看戲,比較能看出一些端倪,欣賞演員、導演和編劇的一些想法和呈現方式。再加上這次有現場的管弦樂團伴奏,整個聲勢和音樂效果真的比之前好。
先說說演員吧,音樂時代的音樂劇最讓人欣賞的就是演員陣容吧。最喜歡的是殷、江、洪和羅四人的情歌合唱,配上現場的管弦樂團,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一直之選,融合之完美,閉眼聆聽都快哭了~
而張世珮的聲音也很棒,走出來有聽到旁邊的觀眾說,最感動的是泰雅長老唱歌那段,了解歌詞的情境,再加上張溫婉的聲音,想到那些即將赴死與祖靈相會的勇士,真的很感傷。
看表演時,坐在妹妹旁邊的一位奶奶,下半場開始之後就一直在碎碎唸,說什麼這裡脫戲,還說她五點有電視要看,問說會演到幾點。當劇終場暗時,這位奶奶馬上站起身離開,妹妹頓時鬆了一口氣,總算沒有人在旁邊干擾了...由這段片段可知,應該有很多段落會讓人覺得有點不耐吧,但對我來說,如果觀眾只能從故事的鋪陳去了解那個時代、那樣的一群人,就不可能簡單的用旁白三言兩語帶過,只能從演員的對話中讓觀眾找到線索,對於當時台灣的處境、政治情況沒興趣的人,一定會覺得有點無趣吧。
最近看戲好像比較能有耐心的去看,看當時大稻埕的繁華和角落的黑暗,看日本人和台灣人亦友亦敵的交情,看當時原住民對於日本人、漢人的不信任和衝突。看到當中真的有真正的情感建立和交流,以一個個人的身份,而不是帶有國仇家恨的情結相互對待,在那樣的混亂的世道下,任何有理想、願意做事的人,都是能有一番作為。
印象最深刻的是監獄的那場戲,可以說是討喜又有含意,從中看出日本人對蔣渭水雖然敬重、但不得不依法對待;蔣渭水將進入監獄視為修行和渡假,連帶影響獄中其他的囚犯,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史實,但以蔣先生的胸襟和風度,的確有可能如此的泰然自若。幾個囚犯的角色逗趣的演出,緩和了劇中後半段嚴肅而悲傷的氛圍,也道出蔣渭水對於社會中下階層生活困頓的見解,改編陋室銘那段,真的很妙!
雖然說,三部曲就故事來說,隔壁親家最討喜,音樂、歌詞等方面也可以說是最豐富和完整的。但也可以了解《渭水》就是以蔣先生的一生為本去講述,連帶介紹當時台灣的處境,不同的有識青年人士各有著不同的理想和熱忱,各自為了這塊土地努力著。在日本人統治20多年之後,的確還是存在很多社會、民族意識認同的社會問題等等。然而,那就是對一個時代切片的詮釋。對於台灣歷史不了解的我,其實無法批判內容是對是錯,只能從故事線去感受,去認識這樣一位少年英雄的熱血和經歷。
覺得這個故事最可悲的地方在於,雖然蔣渭水自己是醫生,最後卻因為傷寒而病死,覺得有點諷刺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