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051311 《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莎士比亞的姊妹們的劇團


圖片來源:http://swsg95.blogspot.com/2011/01/31.html

第一次看王嘉明導的大戲,連同中場休息長達三個小時又15分鐘,其實很考驗編劇的功力,畢竟觀眾不可能一直處於聚精會神的狀態下,接受三個小時的轟炸 :p

看戲前幾天把PAR 5月號介紹1970年代的專題看完,對於王嘉明的概念,對於我出生前的70年代也有進一步的了解,那是一個從高壓統治過度到民主政治的年代,也是將專注從中國/中華文化轉向本土化的過程,但在流行文化方面卻是從台語瘋迷的時代轉向國語流行的轉變。紛陳的年代,許多年輕人起來喊出自己的聲音,不管在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是。

拿到節目單時就發現,這是一齣跟李小龍無關,以70年代的元素拼貼而成的6代「龍」族故事。龍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象徵,而武打彷彿成為外國人認識中國人最直接的媒介(姑且不論這樣的認識是否正確),除了這些元素,也將一些政治人物、瓊瑤式的愛情台詞融入,編造出龍族6代家族的興衰。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走向上,不必然有貫時線的邏輯,不見得符合史實,進而塑造出魔幻寫實的風格。

這是莎妹第一次登上國家戲劇院,充分的利用戲劇院舞台的優點,旋轉舞台的運用,營造出時光的流逝;投影幕的應用,塑造出人物所處的世界氛圍。而圓圈中央豎起的台基,象徵著那個威權年代無所不在的老大哥(講老公公),高高在上的睥睨人間。

一開場就有兩位說書人,出來明確的講說這是一齣與李小龍無關的故事,從說書人回溯自己出生的那年開始講故事。兩位除了扮演說書人,他們同時也像是黑白無常,拿著一盆綠葉植物和一把黑傘,在人物死去時帶走他們。女說書人也是伴奏,一把吉他可以帶出背景音樂,也讓角色在故事中以歌唱訴說自己的情緒。

由於多數的情況下,演員一人分飾多角,因此演員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不管在肢體上,在演員的聲音方面王嘉明也特意創造出一人同時分飾兩角對話的情境,聽演員的在兩個不同的音調之間轉換,很過癮。而鋪著被單的曬衣桿除了營造出居家環境的氣氛,也是演員迅速變裝的掩護,8個演員要詮釋20多個角色,不管是那些跑龍套的,還是之後主導故事的角色,他們都在不停的轉換間將故事帶下去。

講個我覺得最好笑的橋段,7號和11號因為活在自己的時間,而逃過被南宮博士滅族的殺身之禍,兩人文謅謅的對話和慢動作的移動,完全是瓊瑤式的男女主角行徑,真的很貼切而好笑,他們在情話綿綿時,背後還有人工灑花的襯托,果然情人們是活在異次元世界的....另一個是扁哥和青霞的對話,青霞暗示扁哥不了解女生在逛街時的小動作,想買東西、不想買東西、裝客氣等等客套話,果然是男人很難抓對意含的,男人只希望女人可以具體清楚說出她們想要/不想要的東西,而不是要人猜,但女人覺得說清楚就不浪漫、不美了。或許不見得每個女生都是如此,但這樣的戲碼還蠻常在身邊上演的...

在角色的塑造上應該有很多其他的隱喻,但我一時沒辦法迅速聯想。其中13和Pink這兩位女性大概是裡面最變態的人,一個和兒子有不正常的心理,另一個會把小孩煮來吃掉,都是因為不滿足的愛情而有的恐怖行徑,很像藍色蜘蛛網的警喻故事一般,讓人看來不寒而慄。角色間的愛恨情仇很真實,為了搶一個美女可以弒兄,為了搶回心上人可以設計害表妹砍斷自己的雙手,這些不都是人事間的小心計引來的違逆道德倫常的事件嗎。最後青霞以意念生出帥哥文正,有點像是覺得女性在尋覓不著符合自己內心理想的對象,還是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不靠男人而生出理想。

在那紛亂的年代,最好的或許是Teresa的無聲世界,雖然聾啞,看待世事卻是最柔軟而富足的。很難說我喜不喜歡這齣戲,只能說,看完它讓我很想看《麥克傑克森》,那個述說我出生年代的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