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愛那隻狗》、《Hate that Cat》閱讀心得

下半年光是讀寫(煉乳老師)【大人的兒童文學】線上讀書會第一本書讀的是《愛那隻狗》,標題是「詩的療癒」,這是本薄薄的小書,很快就能看完,有不少的後勁。

我先看了中文版再看英文版,接著看了續集《Hate that Cat》(這本就沒有中文譯本),看到後來我是邊朗讀邊看完貓那本書,真的非常有意思。

這兩本書的標題後面都有括弧寫著「a novel」(這是一本小說),是怕讀者光看標題會誤解些什麼嗎?確實,翻開《愛那隻狗》中文版的前頭就是八首主要引用的詩,看完引述的詩再繼續閱讀,確實蠻有幫助的,畢竟詩本來就比較少出現在生活中,更何況是英詩。看了英文版才發現,這些引述的詩是放在最後的附錄,想想也很合理,就像我在大學課堂中多少接觸過一些英詩,英美小學生應該也在語文課上學過幾首。

《愛那隻狗》是由一篇一篇週記,如詩的排版形式展開,作為讀者我們只看得到學生單方面寫下了些什麼,他對老師的話語、作為、提問的回應,從中可以看到老師的引導、包容的鋪陳,特別是一開始他就寫著:

「我不想寫詩

因為男生

不寫詩。


那是女生的事。」


也很直白的表示他不懂詩人到底在寫些什麼,「我真的不懂。」

「我覺得這個羅勃·佛斯特先生

可能是

吃飽

做」

我看到這不禁笑了出來,這就是小學生會有的直白表示啊,對於無法理解的東西會去質疑,而老師也不否定他的看法,讓主角Jack 從仿寫的過程中,允許自己慢慢懂,而非馬上要自己照樣照句的應付。

在師生互動的文字中間,如同晏履說的,沒說出來的往往才是重點,我們是從Jack的文字中推測他的老師是怎樣的人,說了些什麼話,其中容有讀者自行想像和連結的空間,將讀者帶入故事的情節走向。

隨著週記的堆疊,我們發現Jack寫下的文句是跟他的狗有關,也得知發生在他的狗身上的來龍去脈。他從寫作和老師的回饋中得到自我療癒的能力,透過文學的手法轉化情緒。

而在第二本書,顧名思義,主題是貓。這本書比較像是跟老師的紙本往來,時間就不一定是一週一週固定的記述,而是隔兩三天就一則,述說著Jack吃驚的發現怎麼他的重要他者都愛貓!!

《愛那隻狗》中提到詩的基本結構,還有圖像詩(這也是a-tiok最喜歡的一類),《Hate that Cat》則進一步提到詩的文法,像是壓頭韻、擬聲詞、比喻、隱喻等,以及Jack如何越來越有自信去面對自己有個「特殊的」媽媽的事實,最後真的是有點感人。

如同《愛那隻狗》一樣,《Hate that Cat》把引用的詩句放在最後,除此之外,還把這本書中提到第一本書的詩詞內容也節錄了幾篇,讓讀者在閱讀新書時,溫習前一本書提到的內容。

也因為是採用像是新詩一般自由的結構,一頁很快就能讀完,英文版的用字也不難。如果讀者有養過狗或是貓,一定更能有共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