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勇氣的圓舞曲》這本書是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青少年小說課程中,柯倩華老師導讀講解的第二本書,討論的主題是「改變的勇氣」。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日本青少年小說,明確的感受到作者長洲実月在描述校園生活中,同學之間細微的互動,彷若日劇中霸凌的場景,如此的幽微又活靈活現,光讀著文字就感受到那股隱約蔓延的惡意,不覺不寒而慄。
老師點出這本書的關鍵,看開頭和題目,會以為主角----名為勇氣的男孩,找回的勇氣是為了對抗學校同學之間的霸凌,最後的重點實則放在母子關係,以及主角個人心境在面對山豬攻擊、心愛的狗夥伴最終死去的轉變,至於他最後要怎麼、該怎麼去面對同學?那早已不是重點,因為勇氣在歷經這一番冒險患難的洗禮,已發現勇氣是在自己身上,並非環境決定,而且「改變」是取決於個人,勇氣的媽媽說:「當然啊,每個人都會改變,無論是好是壞都會改變,至於要變好還是變壞,就取決於每一個人。」(第194頁)也因此故事的最後作者安排的小細節是,勇氣和母親牽手,他雖有猶豫,但最後仍和母親牽手。老師特別強調,在青春期之前,雖然孩子已進入校園、日漸重視同儕的關係,但影響這個年齡孩子的關鍵,還是在家庭、在父母身上,因此作者才將最後的重點放在母子關係上。
而心愛的夥伴「吐司」為了保護勇氣和自身,在與山豬老大一陣纏鬥後,被獠牙刺穿身體,奄奄一息之際,讓勇氣發現原來他自以為要保護的對象,並不如想像中的孱弱,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發揮了最大的勇氣、盡力去搏鬥。勇氣也因此被激勵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誤打誤撞、往死裡打的戰勝山豬後,腎上腺素激發的抱起吐司狂奔下山,只因為不想放棄任何一絲可以拯救夥伴的可能性。在山下商店的婆婆和爺爺的幫助之下,來到母親任職助理的獸醫院。看到母親縱使因為找不到他而操心勞累整天整夜,一到了關鍵時刻,隨即轉換好著裝和心情,慎重的面對高難度的手術,絲毫不失專業的盡力達成任務,倒是讓勇氣看到媽媽的另一面,是他因為內心的抗拒而沒發現的那一面,媽媽已因為找到自己的職志,而變成專業而可靠的助手,不再是讓勇氣因誤會而感到羞愧的那樣。
討論中間有個提問非常有意思,作者最後為何安排狗死去?難道救活這樣的皆大歡喜劇情不好嗎?老師和同學們討論的想法是,有死才能重生,因此狗的死去促使勇氣的重生,讓他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冷靜下來,再聽到獸醫院院長說的:「牠在手術時很努力的想要活下來,這樣就足夠了,讓牠安息吧,安靜的送牠最後一程是你身為飼主的義務。」(第181頁)這段話真是相當有智慧的點醒,小孩往往常以自己的喜好來作判斷,但長大後的成人是要顧及負責和義務。人生中的苦難和痛苦等不如願是必要的、有其意義的,不害怕苦難後才可以做很多事。
其實讀這本書時,覺得最厲害的是作者描述吐司、勇氣和山豬搏鬥的部分,細節之清晰,讓讀者仿若身歷其境。很想知道作者是不是細細研究過 Discovery 或 Animal Planet 頻道,或是自己就親身經歷過?!
真正的勇氣是什麼?這個故事提出很多種情況和答案,值得細細品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