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數星星》閱讀心得

我的第一本紐伯瑞。

會讀這本書是因為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青少年小說讀書會「從小說看信仰」這個主題,淑瓊老師說這是個命題作文,起因是有協會的志工想要多了解宗教信仰這樣的主題,老師是這麼說明這個主題:

「從信仰與歷史的角度出發,挑選適合的小說,輔以繪本、漫畫等閱讀素材,嘗試探討信仰差異帶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引導讀者從不同角度看待信仰與歷史議題。」

主要的小說是《數星星》(東方)和《牡羊人的孫女》(小天下),輔助閱讀的是《耶路撒冷小日子》(臉譜)、《天堂之星》(東方),繪本有《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好一個餿主意》、《滅火要趁早》、《多少地才夠》、《一閃一閃小銀魚》等。

這本小說是戰爭主題小說的經典,作者考證了許多細節,據聞是許多當年人物和事件的小縮影,當年的丹麥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猶太人和處境,被納粹追殺逃難的細節,以及有志之士奮勇起身協助猶太人,令人心驚膽跳的過程,描述的相當精彩。

主角是個10歲的女孩安瑪麗,她的鄰居兼摯友愛蓮是猶太人,在猶太人被迫必須大舉逃離之前,小說中有段逸事,是安瑪麗的爸爸跟她說的故事:丹麥國王每天都會獨自一人騎著馬在首都巡視,初來此地的德國士兵有眼不識泰山,不知此人是誰,問了路邊的男孩,得知國王竟敢在沒有貼身保鑣的情況下獨自出巡很驚訝,男孩驕傲的說:「所有丹麥人都是國王的保鑣!」每個丹麥人都會願意為了保護國王而犧牲性命,如果有必要安瑪莉的爸爸肯定的說自己、太太也都會挺身而出。(第27頁)

因此當猶太人被迫害時,她想起父親幾年前告訴她的話,肯定的說:「我想全丹麥人也都會保護猶太人。」不過作者在此處留下非常誠實的叩問,「她願意犧牲生命去保護他們嗎?真的心甘情願嗎?安瑪麗躺在黑暗中,誠實的承認自己還不確定。那一瞬間,她感到害怕,她拉高被子,圍住自己的脖子,努力放鬆。反正這一切都是假想的,還不是真的。只有在童話故事裡,人們才需要鼓起勇氣,勇敢的為他人犧牲。」(第42頁)

我不禁在想萬一在我們面臨戰爭時,我是不是會有勇氣站起來捍衛自己的價值和家人?在所不惜?還是會為了保全性命苟且敷衍偷生?因此在讀到最後作者的後記時,他引述在閱讀丹麥反抗軍領袖的紀事中,讀到一位年輕人金姆.馬瑟布倫(Kim Malthe-Brunn)的故事,作者引述了這位年輕人在從容赴義前寫給母親的家書中的一段話:

「.......我要你們牢牢記住──你們絕對不能緬懷戰前的美好時光,所有的人,不論老少,都應該懷抱崇高的理想,去發揚人性的光輝,而非固守狹隘的心胸和偏見。每個農家子弟都嚮往,並以努力去爭取成為其中一分子為榮,這才是我們的國家所渴求的恩賜。」(第175頁)

這之中的勇氣是什麼?是明明害怕仍然願意去付出,每個人都只知道一點點、剛剛好,最好不要知道太多,比較容易有勇氣。

願我們都不必如童話故事般的鼓起勇氣。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找回勇氣的圓舞曲》閱讀心得

《找回勇氣的圓舞曲》這本書是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青少年小說課程中,柯倩華老師導讀講解的第二本書,討論的主題是「改變的勇氣」。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日本青少年小說,明確的感受到作者長洲実月在描述校園生活中,同學之間細微的互動,彷若日劇中霸凌的場景,如此的幽微又活靈活現,光讀著文字就感受到那股隱約蔓延的惡意,不覺不寒而慄。

老師點出這本書的關鍵,看開頭和題目,會以為主角----名為勇氣的男孩,找回的勇氣是為了對抗學校同學之間的霸凌,最後的重點實則放在母子關係,以及主角個人心境在面對山豬攻擊、心愛的狗夥伴最終死去的轉變,至於他最後要怎麼、該怎麼去面對同學?那早已不是重點,因為勇氣在歷經這一番冒險患難的洗禮,已發現勇氣是在自己身上,並非環境決定,而且「改變」是取決於個人,勇氣的媽媽說:「當然啊,每個人都會改變,無論是好是壞都會改變,至於要變好還是變壞,就取決於每一個人。」(第194頁)也因此故事的最後作者安排的小細節是,勇氣和母親牽手,他雖有猶豫,但最後仍和母親牽手。老師特別強調,在青春期之前,雖然孩子已進入校園、日漸重視同儕的關係,但影響這個年齡孩子的關鍵,還是在家庭、在父母身上,因此作者才將最後的重點放在母子關係上。

而心愛的夥伴「吐司」為了保護勇氣和自身,在與山豬老大一陣纏鬥後,被獠牙刺穿身體,奄奄一息之際,讓勇氣發現原來他自以為要保護的對象,並不如想像中的孱弱,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發揮了最大的勇氣、盡力去搏鬥。勇氣也因此被激勵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誤打誤撞、往死裡打的戰勝山豬後,腎上腺素激發的抱起吐司狂奔下山,只因為不想放棄任何一絲可以拯救夥伴的可能性。在山下商店的婆婆和爺爺的幫助之下,來到母親任職助理的獸醫院。看到母親縱使因為找不到他而操心勞累整天整夜,一到了關鍵時刻,隨即轉換好著裝和心情,慎重的面對高難度的手術,絲毫不失專業的盡力達成任務,倒是讓勇氣看到媽媽的另一面,是他因為內心的抗拒而沒發現的那一面,媽媽已因為找到自己的職志,而變成專業而可靠的助手,不再是讓勇氣因誤會而感到羞愧的那樣。

討論中間有個提問非常有意思,作者最後為何安排狗死去?難道救活這樣的皆大歡喜劇情不好嗎?老師和同學們討論的想法是,有死才能重生,因此狗的死去促使勇氣的重生,讓他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被媽媽打了一巴掌冷靜下來,再聽到獸醫院院長說的:「牠在手術時很努力的想要活下來,這樣就足夠了,讓牠安息吧,安靜的送牠最後一程是你身為飼主的義務。」(第181頁)這段話真是相當有智慧的點醒,小孩往往常以自己的喜好來作判斷,但長大後的成人是要顧及負責和義務。人生中的苦難和痛苦等不如願是必要的、有其意義的,不害怕苦難後才可以做很多事。

其實讀這本書時,覺得最厲害的是作者描述吐司、勇氣和山豬搏鬥的部分,細節之清晰,讓讀者仿若身歷其境。很想知道作者是不是細細研究過 Discovery 或 Animal Planet 頻道,或是自己就親身經歷過?!

真正的勇氣是什麼?這個故事提出很多種情況和答案,值得細細品味。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不要講話》閱讀心得

第二本安德魯.克萊門斯的校園小說系列,《不要講話》如同導讀所述,真的相當精彩好看。

開頭男生女生的對抗讓我回想起小學高年級時,跟班上幾個要好的女生一起,把幾個比較出風頭的男生另取團體綽號,煞有其事的給予東西南北之類的命名,以及現在看來莫名奇妙、似假亂真的配對,書中對於男生女生之間的隱隱競爭/戰爭,描述的相當傳神。

印象最深刻的要屬語言閱讀課波頓老師的想法和紀錄,作者巧妙的設計波頓老師正在研讀人類發展學的課程,而五年級孩子的語言實驗,正給予他非常適切的研究對象,研究兒童如何練習運用不同的語言或是表達形式來進行溝通,作為一個人類學徒,完全可以理解若是眼前有如此美妙的研究對象和場域,那該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

我最喜歡的是主角對於「思考」這件事的思考,不講話或是只能講三個字來進行溝通和回應,甚至進行辯論,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在此也非常佩服翻譯,畢竟英文的三個字和中文的三個字可不見得都能找到巧妙完成傳達的對應詞彙),但也因為這樣的限制,在話從口出之前,都必須非常謹慎,要先在腦中思考、篩選過後再說出來,因而減少廢話的產生,從而讓人警醒到原來自己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話不見得需要說出口,抑或是說出口的話如果先經過縝密的思考,是不是可以減少不當溝通或是傷害的機會?禍從口出的情況是不是可以減少?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是可以做到去蕪存菁?當然完全不說話是很難的,但有意識的揀選說出口的話,似乎能夠有更大的助益。

從社會課針對印度而來的研究報告,到最後校長和學生的對峙中出現的,「人人皆享有自由與公義」及「你有權保持沉默」,將架構設定在校園小說中的師生衝突,扣連到涉及整個西方社會重視的價值觀----自由與公義,也反思了教育場域中的師長權威,真是一絕!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 》閱讀心得

因著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全方位故事人」培訓課程,讀了這本非常知名暢銷的校園小說《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 》,真是好看極了!作者安克萊門斯真的很會寫,在角色塑造、情節鋪陳,到最後留有餘韻的結局,大人讀來都感動不已!

故事從主角尼克艾倫的角色塑造開始描寫,他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學生,但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且具行動力的學生,不管他想做什麼事,都能有計畫的,從身邊的好朋友開始,一步一步的推展計畫,讓其他人(包含老師、校方)不得不接受他的想法,甚至影響深遠。

故事的另一個主角當然是原本以為的重要反派----葛蘭潔老師,她的出場描述文字非常精準的傳遞這個角色的個性,居住在老舊社區、開老爺車,數十年如一日的從不缺課,藍灰兩件套裝交替,外表一絲不苟,教授英文科目,教室總是擺著一本超級大超級厚的字典,需要兩個學生才抬得動。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的開場和設定,由字典收錄文字的來由開始,一個聰明富有實驗精神的學生,發明了一個取代某樣東西稱呼的新字Frindle,這個新字的使用從文具店、班級、全校,甚至因為上了全國性的新聞而廣為人知,如同漣漪般一波一波的擴散出去,直到整件事情超過原發明者能夠控制和想像的地步,最後在故事的設定中,這個新字甚至被收入新版的大辭典內,正式達到文字被正式認可的狀態,可以想見身為一位教師作育英才,內心隱而為顯的驕傲。

在這場「戰爭」中,作者是用「西洋棋」局的概念來鋪陳,對弈的兩造,分別有著黑、白皇后和其他諸多棋子,只可惜我不懂西洋棋,但可以感受到作者應用這樣的設定有其文化背景。

今天課程中,史恬老師在導讀時特別題點了「眼神」的重要性,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刻意描寫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下的眼神,最豐富且具戲劇性的莫過於葛蘭潔老師,她時而犀利不留情面,時而溫暖明亮,有時眼神比表情透露出更多的訊息,暗暗指陳故事的走向會往哪去。想想,若一時半刻口罩無法離身,那人際相處能夠提供察言觀色的判準,就剩下眼睛了吧!這也很值得即將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少年來參考借鏡,知道眼睛就可以說出很多話,洩漏出關鍵的訊息。

究竟是誰把五年級生的團體照寄給記者茱蒂的?這個梗作者沒有說破,留待讀者根據內文的蛛絲馬跡來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