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20110210 鈴木忠志《茶花女》
圖片來源:http://tifa.ntch.edu.tw/program/program_2.php
白天,拿出PAR的特輯開始做功課,深怕一頭霧水的去看,會莫名其妙的睡著。了解鈴木導演慣用拼貼和並置手法,想處理的是人類共通的孤獨,很喜歡他引用法國文化部長樂侯的說法:「藝術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連結了過去和未來,以及自己與他者,是縱橫的交錯。」說明的文本也強調,鈴木導演不是以一個日本人來導戲,而是以一位藝術創作者的身份,以他的鈴木方法來訓練演員,帶給演員一種了解自己身體的能量,找到身體的內在協調性。
看到這些文字敘述就不免想到之前看的《酒神》,演員半蹲著以極為緩慢的步調行進,所展現的身體的能量,坦白說一般的觀眾看來只覺得無聊,所以其實有點怕這次的演出也會給人緩慢到不行的延滯感。
或許有心理準備,知道會有耳熟能詳的歌曲,以及一些服裝、訓練上的特色,整體看來反而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去看演員的表現、整個舞台的效果。雖然覺得故事鋪陳某些部份有點突然,但是還是有幾幕的表現讓人很驚艷和感動。演員沒用麥克風,宏亮的聲音貫穿戲劇院,一開場就相當的驚人。
最喜歡前半段的合唱,雖然是大合唱,但還是可以很清楚的辨別出女主角獨特的嗓音。最有趣、引發最多觀眾笑聲的就是亞蒙的父親與瑪格麗特的對話,一個低姿態的父親來懇求壞女人放過他的兒子,道地的台語和時帶威脅、時帶懇求的態度,讓人捧腹。另外令我很感動的一幕是亞蒙誤會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哀傷的唱出心碎的心情,忘了那首歌的歌名,只覺得那歌放在那樣的段落,真的很貼切又感傷。
戲中有許多對比和小細節,引導觀眾去了解角色的特色和轉變。像是不時有護士站在亞蒙身邊,暗示他身處於精神病院,需要有護士看顧。而瑪格麗特的服裝,從華貴亮白的長袍,到披上深黑色的披肩,最後是一襲簡單的無肩長白禮服,從服裝的變化,可以得知男女主角相對應的關係,以及女主角從庸俗的男女關係,到偽裝自身,最後在病褟前最真實的樣子。
另外一個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角色之間的肢體接觸。其實戲中角色的肢體接觸並不算多,如有互動,動作也是比較緩和疏離。但是像是亞蒙的父親應瑪格麗特的要求,以對待女兒一般的親吻她的手,雖然我覺得這樣的「親子」感情表達的方式有點怪異,不是我們的文化會有的表現。另一個是只有瑪格麗特知道自己必須疏離亞蒙前,最後的一個擁抱,除此之外,兩人的接觸都是很生疏有禮的,很不像是對彼此有熱烈情感的愛人。而角色的動作,也顯得很不尋常,伸展的肢體,像是要把人的存在感放到最大。
背後那群龐大的賓客和背景真的很華美,金屬光澤的服飾,冷色系的背景,不同的動作交錯,營造出旁觀的冷冽。到最後一幕從天而降的大雪,瑪格麗特緩緩的離開,相當的淒涼。
雖然最後一幕的結束讓人覺得有些突然,但整體而言,我還是蠻喜歡這部戲呈現的茶花女的形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