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葛老師帶領的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最後一場,閱讀的是《也許是愛》、英文書名為《Flipped》,電影名是《怦然心動》(Netflix上有)。
茱莉的爸爸跟茱莉說:「適合的光線是最重要的,茱莉。」「一幅畫的整體,大於畫中各個元素的總和。」接著繼續解釋,一頭牛只是一頭牛,草地只是長著草和花的一塊土地,穿透樹叢的陽光,也只不過是一道道光線而已,但將它們全集合在一起,就有了魔法。(55頁)
這是一本關於青少年的感情小說,小說的編排方式很有趣,全書的單數章節都是由男主角Bryce的視角撰寫,偶數章節都是由女主角Julie的角度出發,針對同一個事件或某個事件的期間,讀者可以看到男女主角不同的想法,以及行為背後的緣由。
Bryce在小學二年級搬到Julie家隔壁,Julie對Bryce一見鍾情,深受他的藍眼睛和金色的頭髮所吸引,而後不斷的試圖找機會接近Bryce,Bryce從一開始不堪其擾,中間發現Julie很聰明、科科都拿A,偶爾偷看她的答案,或是聽她偷偷報拼字的正確答案。到他們都到八年級時,他開始想要甩掉Julie,包括故意跟Julie討厭的美麗女同學假裝交往等等,和陰錯陽差之下說出讓Julie傷心的話等等。
中間穿插了兩則事件,其一是在他們等校車去中學的站口附近有一棵非常高大的美洲梧桐樹,Julie有次為了幫Bryce撿風箏而爬到很高處,從原本有點懼高害怕,到發現在高處展望整個景致,著迷於在不同的時間爬上數百公尺的樹上欣賞風景,她才明白父親跟他說的「一幅畫的整體,大於畫中各個元素的總和。」是怎麼一回事。
但沒多久,這棵樹即被地主派人砍伐,Julie趴在樹上不肯下來,也希望同學們一起上樹營救,但連Bryce都沒有加入,Julie為此上了地方報紙,在報導中Bryce讀到:
「她還說了其他像是,某些事物會比組成它的各個元素加起來還要多,以及為什麼人們需要環境裡有東西能讓他們超脫到生活之上,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感覺到生命的奇蹟。」(132頁)
另一個事件真的是非常有趣,他們的中學每年有一個拍賣募款計畫「籃子男孩」,由全校票選出10位籃子男孩,家長要幫忙準備一籃野餐的食物,籃子男孩著正式服裝上台接受女學生的出價競標,出價最高者,當天中午可以跟標到的籃子男孩用餐,而且不用上課、當天沒有回家作業。Bryce當然被票選成為候選人之一,而且還被高價標走。細節我就不繼續破梗,在讀書會討論時有成員提到,如果在現在的台灣辦這樣的活動,一定會被家長抗議,大概可以理解故事場景設定應該是在20世紀中葉左右的美國小鎮,讓學童有機會參與拍賣募款活動也是蠻有意思的。
讀書會的討論過程中,葛老師放了電影版「怦然心動」的片段讓大家對照,電影拍的蠻好的,基本上是忠於原作進行。
這本書中除了Julie的爸爸之外,Bryce的外公柴特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先是主動幫Julie整理她家的庭院,也跟Bryce聊到他當初為何拋棄當時的未婚妻,選擇了後來的妻子,「我們有些人看起來平凡無趣,有人披著綾羅綢緞,有人浮誇虛華......但偶爾,你會發現某個如彩虹般斑斕精彩的人,當你碰上時就知道,那是諸事萬物都比不上的。」(129-130頁)外公作為旁觀者,試圖要提醒兩個青少年,選擇對象、對待感情,需要有看透表面的眼光,從陪伴相處的過程中,認識一個人的本質。
有位讀書會成員提到英文書名Flipped 很巧妙,就是在某個事件和機緣,男女主角對於對方的觀感就這樣翻轉了,而這樣的翻轉在事件的描述堆疊,是非常關鍵而重要的。
如同葛老師和讀書會成員們歸結的,這本書很適合讓高年級到國中的小孩閱讀,可以看到喜歡一個人要如何互動,有時候一方的舉動,在另一方看來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詮釋和感受,一個行為會讓對方有怎樣的感覺,是習歡或是討厭?這些都是需要在情感教育上慢慢養成的,兩性教育不是只有性教育而已,比較缺乏素材的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而小說就是很好的媒介。另外就是,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家庭教育更是背後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