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032913 《春鬥2013 搞不定》雲門2@城市舞台

圖片來源:兩廳院售票網

        今年的雲門二春鬥有黃翊《無聲雨》、《光》,鄭宗龍的《一個藍色的地方》及布拉瑞揚的《搞不定》。維持一貫的傳統,在舞作開演前讓編舞家上台說說各自的作品,包括發想及編作的小故事。喜歡這樣的安排,雖說舞蹈本來就留有許多讓觀眾詮釋和想像的空間,但是可以知道編舞者的發想源頭,就像是得到一個更貼近作品及編舞家的觀看方式。

        黃翊的《無聲雨》是現代舞與手語、抽象與具象的對話,黃翊說他想要挑戰開場講話到舞蹈一氣呵成,也明說這轉換是不容易的。開場兩位舞者在舞台左後方,之後舞台前方呈現斜角三角形的燈光,不知是燈光昏暗還是音樂輕柔,總之沒有午睡的我著實賣力的逼自己縮短眼睛閉上的時間,對作品的印象稀薄的可以。

       來到《光》就好多了。黃翊說編作是在當兵站崗時,因為太無聊了,所以開始思考為何自己這麼愛跳舞,想到是從小媽媽帶他到舞廳跳舞時,那快樂的感覺,他很想透過這支舞來呈現。這支舞大剌剌的將燈光垂吊在半空中,限縮在舞台中央的空間,燈光的變化豐富,配上探戈的音樂,很討喜。一開始是慢舞,爾後速度加快,兩男舞者,兩男一女接手輪流舞,四組舞者到最後以雙人舞作結。燈光從白、黃、紅/藍、白到舞台全亮結束。

        這支舞中有許多華麗有技巧的探戈動作,女舞者多數時間是踮著腳尖的,符合探戈必須穿高跟鞋才能舞出某種姿態的慣例,配上有節奏高低起伏的音樂,follower做出許多leader引導的高難度動作。也讓我很好奇這些舞者是否為了這支舞而特別去學習探戈的身體語言,或是本身就已經會這些技巧難度高的動作,另外,雖然有男男片段的舞,試圖顛覆探戈男(leader)女(follower)雙人舞動的慣例,可惜這個片段並沒有太長,不過接續男男片段的兩男一女部分相當厲害,兩男輪流當leaders接手舞著,相當美妙。

        下半場鄭宗龍開場,《一個藍色的地方》是他在紐約某個鬱悶難喻的夜晚,在頂樓上觀察到天象的豁然開朗,他想為這個「藍」編一支舞。所謂的 blue hour 是黎明和黃昏,天色不是全亮也不是全暗的光,帶有某種特殊的質感,是攝影師喜歡捕捉的時刻。他說到每次演出總會邀請家人前來觀賞,結束後一起聊天討論,他的弟弟從來不加入討論,直到這支舞作。他放了片段跟弟弟分享,這次弟弟破天荒的說,他第一次看懂哥哥要表達的是什麼,他在睡不著覺時也會有這樣的 blue hour,在睡前想了很多很雜,但醒來卻什麼也沒有。

        喜歡這個作品,六位女舞者穿著連身裙,黑色無袖上衣和寬鬆的長襬。一開始只有舞者抖動呼吸的聲音,這個作品有許多半蹲身體抖動的肢體動作,配上全白的背景很像在紙上滾動的鋼珠,夾雜著情緒豐富的肢體,一邊陷入了對藍色時刻的聯想,感受到那種焦躁的難以言喻,渴望突破的躁動。在看這支作品時也發現,鄭宗龍已經跳脫了之前他所謂的「有機」肢體引導肢體的方式,只剩下部分的動作延續慣有的概念,即便是受限想要掙脫,也已經不像《牆》一般的灰暗和侷限。

      布拉瑞揚的《搞不定》是一個很難評斷的作品,起源於2011年北藝大的公演《Uncertain Waiting》,林懷民希望布拉在雲二的春鬥上也來舞一段,於是他與舞者們從去年3月開始工作到現在,連他也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麼事。舞作開始由每位舞者的自我介紹開始,有人說的多、有人簡短,發現雲二中有來自新加坡、菲律賓和香港的舞者。我會說這支舞很即興也很解構,由布拉瑞揚隨機發號施令,要求舞者跟著賦格的音樂從暖身開始、變化不同的動作,有時獨舞、有時必須跟其他舞者發生關係,甚至到最後脫到所有的衣物,裸身遮住重點部位在舞台上行走,還有請卑南歌手桑布伊上台清唱一段,上台在眾男舞者間配合即興舞一段。不只舞者要聽從布拉瑞揚的指示,連燈光、音控都會被 cue 到,變換燈光明暗和音樂大小。

        看舞的時候一直在想他們想要搞什麼,腦中充斥著許多疑問,像是把排練室搬到舞台上一般,為什麼要指揮舞者這樣做那樣動?為什麼要讓舞者脫去衣物?為什麼有些舞者得到的獨舞時間比較長?等等諸多的疑問。出場後想到一件事,這是不是在挑戰觀眾既有的觀舞習慣,舞作不一定是事先排好、每個動作都固定練上好幾回,工工整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如果是即興中的即興,不只是舞者即興,連編舞家在臺下發號施令也是即興,那最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不過,說即興也不完全是來亂的,還是有一些固定的橋段和發想主題,在大綱之下自由發揮,是個有趣的命題方式。可惜這舞看來還是有些取巧,雖說讓年輕舞者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但除了某些令人發笑的片段,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著實不多,有點可惜。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032413 《瞬間的永恆-普立茲新聞攝影獎七十年大展》@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四B館


         一幅幅數位輸出掛在牆上,以年度區分,一旁掛著說明看板,標記著照片的出處,記者名字、報紙名稱、照片內容、拍照當下的情況和心情,部分載明該名記者日後的命運。  

         受黃菲碧之邀一同去看了普立玆(雖然我早就買好了團購優惠票,但其實根本沒時間去看阿),看展最自由的方式莫過於跟友人相約,但可以各自決定瀏覽和停頓的時間,會後一起吃飯聊天兼談看展的想法。

         普立玆新聞攝影透露出美國各個時期的關注的焦點,也揭露了美國的歷史觀和世界觀,美國的種族問題、政治醜聞和槍案、境外的戰爭(太平洋戰爭、越戰、中東戰火)、饑荒(非洲)和水災,七十年來的攝影,沒幾張是傳達天災人禍以外的訊息,彷彿值得記憶的歷史只有令人悲傷的事件,幾張點綴其中的「溫馨」或「歡愉」宛如曇花一現(警官低頭和小男孩說話、非洲奧運選手獲獎狂喜)。
  
        這種希望藉由痛苦悲傷的照片喚起人性或是人們注意力的作法,真的不是「數大便是美」,一張張驚駭無助荒涼,是否真能讓觀者有所領悟,進而反省了解這些事件帶來的啟示,我是懷疑的。

        但這展還是值得看的,畢竟要不是這些得獎作品,我還真不知我現在對世界的了解是如此狹小。而且作品的說明顯然有要向攝影記者致敬之意,詳細的描述作者是為何跟著到達戰地和他國,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總共隨軍隊、救難對等冒險患難幾回,看到某些記者來回數次,最後不幸遇難,或是最極端的例子,那名拍攝禿鷹和將死亡的非洲小女孩的記者,最後受不了外界批評和質疑不救援的聲浪,終於在數年後自殺。為了記錄所謂的「真實」付出的代價真的很高。

        在看照片的時候也會想到,鏡框外的全貌長成什麼樣子,所有的記者不論再怎樣聲稱忠實記錄,一定帶有主觀,拍出揀選過、能傳達某些寓意的照片,畢竟攝影還是跟個人主觀的美學評價有關,更甭提這些帶有某些戲劇效果的得獎作品,更值得讓人深思。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031013 《賈寶玉 Awakening》非常林奕華@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圖片來源: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xCMqVC5vxpzw

        短時間內看了兩場「非常林奕華」的戲,私心喜歡《賈寶玉 Awakening》勝過《三國 What is Success?》,該說是現階段的生活中,覺醒比成功來的關鍵要緊,雖然覺醒在這戲中只透過開頭仙境裡,寶玉遺忘了塵世生活,而想再回到凡間走一遭,到最後寶玉終於了解,預知未來卻無力改變,但有機會好好說一聲謝謝和再見,更有勇氣面對悲劇大融合的人生,這一整個過程的覺醒才是最重要的。

        正式開演前就已經開始播放孩子們在公園嬉鬧的笑聲,跟我一起看戲的小菲還一直以為是隔音不好,旁邊真的有小孩在玩樂(XDD),眾金釵們藉由鬼抓人遊戲,以重點倒敘法回溯寶玉在賈府的一生。然後,舞台後方的大門打開,在白茫茫的飄雪中,寶玉走出,戲正式開始。

        一開始恢復寶玉前世記憶的是諸多感官的物品,從一杯貴妃茶、冷香、石枕(還取巧的幫HOCC出櫃 XD)等物品,透過五感喚起寶玉對眾金釵的記憶。很喜歡這個設計,人對於他人的記憶,往往也是憑藉著香味、聲音和某些共同的回憶場景等。每樣東西說起來都是無價的,但是若是硬要定價,那十年的青春該怎麼算呢?(媽阿,打到這段,我都要開始感嘆起我花在某人身上十年的青春了。

        裡面最喜歡的幾個場景是「讀西廂」、「解花籤」和「告別繁華」,「讀西廂」以寶釵替寶玉選書的考量開始,穿插調皮的湘雲亂入、怒罵黛玉和自我情緒的表白。寶釵始終是以大局為重的,從選書這一件小事就知道她一直是最適合賈府的媳婦,顧全大局又小心不招惹人;而湘雲就是個小妹妹,因為被家人拋棄(父母雙亡)而遷怒黛玉愛板著臉,其實對別人生氣的點和怒罵出來的話,往往是自己的弱點和不想面對的傷心,只能藉由遷怒來抒發。

        「解花籤」美麗的地方是眾金釵穿著各色的雪紡紗花裙,透過花籤的解析預知眾金釵未來的命運,而惜情的寶玉不願太早點破眾金釵悲情的下場,盡撿些無關痛養、正面的話來應答,像是人都會死、寶釵會有一個兒子等等,眾金釵一陣嬉鬧好奇,除了點出各自的命運之外,也對照了黛玉/寶釵(我忘了哪一個)之後說的,不是每個聚在一起的人笑就代表開心/快樂,很多時候在這種場面下只能佯裝,或是貪得一陣歡樂,然後下場後各自傷神垂淚到天明。那嬉鬧著揮著裙擺,映照著繁花的多姿,好美。

       「掉包計」中有個有趣的設定,寶玉因為知道前世被騙,以為這次的新娘一樣被掉包、疑是寶釵便對她很壞心,沒想到掀開來卻是黛玉,卻好言相勸黛玉說,這輩子一定要有不完美的結局、還完眼淚,黛玉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回到天上去,他們之後才能再相見相守。(眾金釵穿著湛藍風衣窄裙,兩兩並排走在身著白裙的黛玉後面,像極了送葬的隊伍)黛玉被說服了離去,換上寶釵,寶玉向她道歉她得是替代品,憐憫寶釵一直活在別人的控制中,沒有真正的自由。但整個賈府的人,誰又不是這大架構下的一顆顆不由自主的棋子,連賈政打兒子也只是因為不得不如此做戲,擔心整個賈府因為棋官送巾而得罪王爺,可能落的慘澹下場。

       驚喜於「告別繁華」中的「癡情司」是粵語版!!!!!!(上半場結束時,還跟小菲說我想到香港看粵語版,因為很多歌詞的意境不是改成中文就有辦法準確轉譯、猶有韻味的,沒想到下半場這巧妙的安排,讓我瞬間落淚了。)紫鵑控訴整個賈府所有人的心力都在寶玉大婚上,沒有人憐惜黛玉。黛玉在死前想把這一生寫給寶玉的詩篇通通毀掉,一個個黛玉/紫鵑坐在舞台四處,翻讀著曾經深情不已的詩句,痛心的撕毀,配上粵語版的「癡情司」,到最後一句「遲一點 天上見」,寶玉在左舞台前側看著右上舞台,像是說好了我們待會見一般,就覺得這句詞寫的真好!即便是感嘆這繁華落盡緣起緣滅的一遭,仍是有機會再相見。

        最不滿意的大概是最後一幕的處理,「回歸」在寶玉好好的跟父母、寶釵、眾姊妹道別致歉後,居然來著凱旋而歸的大教條,真令人傻演,雖然我知道導演/編劇想傳達的是,寶玉重走了這一回,學到要以勇氣面對一切,但也不是以這種宣告式的方法呈現阿!?!怎麼突然變成教條劇了!?

        另一個不滿的是,這次的投影設計真的也太陽春了(三國有好一點),花束排成「青春」兩字,一朵朵花綻放、變成枯枝,然後落下,還有下半場開始遍滿螢幕的旋轉萬花筒,都令人不解,現代科技真的不能再被這樣莫名的使用下去了,好嗎?

        整體而言,戲雖長但不致於讓人不耐,引用原文部分篇幅內文卻不過分冗長,一如林奕華以往的戲,在戲中穿插一點他對時事或是事件的看法(像是小說和正史的異同)等等,留有些梗和小驚喜,四平八穩。

        最後,我要來發花痴了,做在1樓12排看何韻詩真的好爽好開心,阿菇真的很帥,披上孔雀裘時的黑襯衫、黑西裝褲的造型,真的真的好帥(我詞窮了),雖然她在呈現焦躁無助的肢體動作只有抖手(聲音也跟著抖了、氣力拿捏不是太準確,口齒又有點不清)仍稍嫌單一,有些片段也像是個人演唱會一樣,而聲音在眾金釵相比之下又不是特別突出、很容易被其他更有聲音特色的演員蓋掉(這點在下半場快結束時尤其明顯),但是,她真的很有舞台魅力。

        很喜歡何韻詩在節目單說的一段話:

        「『重遊』,是一種虛構,真的就只能在戲劇中才能被安排如此發生;但像我們戲中的賈寶玉,面對自己以往的過失,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去承擔的一種生命附屬品。這些在年少無知中犯上的錯誤,都沒有被平反上訴的可能性,統統被刻進人生記錄裡去。看著台上的主人公,走著以前走過的路,束手無策地看著自己的無知,親自把每一個已經離開過自己的人再次從生命中剔除,這對台下的觀眾來說,不是一面鏡子嗎?我們有誰沒有那麼曾經的天真地相信自己的與別不同,然後絕對的放棄過自己?有誰沒有曾經因為生命莫名的脆弱,大聲向天質問一句『為什麼!』?誰沒有害怕過面對成長,誰不曾討厭現實的殘酷?誰沒有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結果卻差點被世界徹底改變?」

       「世界需要藝術,因為藝術提醒世人一些生活的最基本,為每個被軟弱和無助侵佔的凡人提供片刻撫慰。」

       面對成長和覺醒,我們都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勇氣,好好的走下去。

       何韻詩「癡情司」粵語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v=C9E14FWilvw

       我試著說服自己不要帶著偽裝的理性來看待眼前的這一幕戲,不要帶著評斷比較和對照,就是一個很喜歡這首歌、這個意境的戲迷,然後好好的品嚐、默默的落淚,感受這明明是帶著希望的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