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061012 《重演-在記得以前》周先生與舞者們@中山堂光復廳

圖片來源:http://www.ntch.edu.tw/program/show/2c9081373681c3660136a06f5b5b0169?lang=en

       好久沒有看舞看的這麼的不耐,這舞105分鐘真的有點太長了。舞作是依據去年在北美館發表的作品開始,思考空間、身體、歷史和記憶的關係,以所謂舞蹈劇場的形式展現,可以想見整個作品是比較片段式的,有些是抽象的情感意念,有些則是具象的以某種動作、物件或是音樂出發,但我覺得太過片段,有些片段拿捏的不錯,但有些則顯得一再重複某些無以為名的動作。

        在中山堂光復廳演出,舞作的確善用了這樣的空間,觀眾席看向前方是V字型的階梯,二樓有如畫框般包覆一樓的空間。開場是一位舞者站在V字樓梯的交會平台跳繩,或快或慢,或低頭或轉圈。第二段是身穿大紅西裝的周書毅走出來,收拾地上排整齊偶有空缺的紙張,二樓是舞者穿著鞋子如軍隊操練般定速跑步,這是個有趣的設計,因為觀眾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只聽到沈重的腳步聲和影子,看不到人,不曉得發生什麼事,頗有老大哥就在你身旁的警示感。之後是一位女舞者出現,疑惑的探索這個空間,看似漫無目的,卻有好像在追尋什麼無法企及的事物。接下來所有的舞者有如美術館的物件、老照片般的一一出現,在舞台正中間擺出各種姿態,像是在記憶過往發生的美好片段,搔首弄姿的定格。接下來是男舞者鄭皓與最嬌小的女舞者的雙人接觸即興般的舞蹈,兩人的身體始終有一個部位相碰,以不同的動力來源施予彼此力量作用的方向移動,想起蘇威嘉和陳武康,但這兩人的動作又不是那麼的帶有濃烈的情感。接下來是一位舞者的獨舞,其實她很高挑、很美,上半身套了一件毛皮背心、腳穿淺駝色踝靴吹綴有流蘇,舞者的動作跟第一位獨舞者不同,有很多在地板上扭動的動作,最後舞者在地上邊扭動邊將背心脫除,讓我想到衣魚。之後的群舞片段就是讓我越來越不耐的開始,三組雙人和一個單人,舞者身穿不同設計的黑色衣物,有褲子有裙子,有的很美、有個則顯得有些普通。無法言明的晃動和掙扎,過長讓我陷入短暫的昏迷。

        醒來後,只希望趕快結束,但之後有一段是李登輝的演講片段,多數舞者舉起單手,似臣服聽從,這種引用歷史片段的嘗試,雖然我並不是很了解這個演講的時空背景,但的確很有可能在中山堂一類的場所發生,是有意思的呼應,可惜這個片段很短就結束了。倒數第二段群舞是燈光在地上投射出畫框,舞者依序翻滾前進,時而起身、時而倒地,就當我以為這舞作就要劃下句點,身穿寶藍色長裙的林祐如出來獨舞,拿著一杯水出場,放在地上兀自起舞。最後,周書毅拿著小立鏡出來,隨著《Only you》的音樂手部動作細碎的起舞,接下來每位舞者穿著高跟鞋(有的真的好美阿!!!讓我整個焦點放錯)、拿著立鏡出場,同樣的隨之激烈的舞著,最後的最後,林祐如出場,音樂變成兩輪播放的《Only you》,她毫不在意其他多數人跟隨的節拍,隨著較慢播出的音樂起舞,舞者們先是呆了一下,最後也跟著自在、投入的舞著。

        演出結束,說真的我很不高興,一是覺得舞蹈動作和音樂並沒有辦法讓我去了解編舞家想要傳達些什麼,過於細碎、不大相干的片段組織在一起,而又不是每位舞者都有辦法抓住全場觀眾的目光,這是很殘酷的事實,折磨舞者也折磨觀眾。二是在想,為什麼這些所謂新世代的舞者,好像連想要把自己的意念傳達清楚的意思都沒有,隨著喜好發想、自由的搭配裁切和置放,或許任兩段落對調和拿掉,究竟會不會對整齣舞作有影響,還是好像都沒差。舞蹈的動作當然不是說一定要有特定的師承或是固定的概念,但至少可以清楚連貫吧,而非僅只包含某些元素,像是掙扎、痛苦、疑惑,現代舞已經很抽象了,但這樣的抽象是可以有具體的主旨的,可是,我得說,除了某些具有具象、可以感覺得出是由美術館或藏品等發想出來的片段之外,說真的,我覺得這齣作品根本不需要這麼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