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20101223創作社《百衲食譜》
圖片摘自創作社網站
自從《少年金釵男孟母》之後,就覺得這個團的戲可以期待。於是當百衲食譜一推出之後,就決定要去買票。最近也都沒有時間去看相關的介紹,只知道這是一齣關於女兵、食物的故事。
一進實驗劇場就看到半空中懸掛了好幾扇窗子,有的還破了幾塊玻璃。地上擺了一朵玫瑰和一個像鋼盔又可以拿來當飯碗的鐵鍋。開場時配合著兩種音樂,演員們分別演示了拿玫瑰花當槍、拿鐵鍋當鋼盔,踢正步前進、變換隊形。
故事圍繞著三女兩男,在戰亂的時代,為了想讀書、可以分到土地等等理由,進入了軍隊。女兵是罕見且珍貴的,在服役期間,就有曖昧的動作出現,而余承婕的編舞構成了這齣戲豐富的肢體(但有的也稍嫌累贅和不必要),不管是拳術的對打、男女調情、雙人舞等等,舞蹈似乎給了每個演員一張性格分明的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動作。
退役13年後的某天,碧蓮從美國回來,美玉找大家一起吃飯,場上出現了L型的搖椅,正的、反的都可以當椅子坐,除了所有人交錯著交談,也有一組組私下的對話,透露出每個人的過往和彼此的針鋒相對。對於「十香菜」材料的爭辯、對於碧蓮丈夫的投誠、青龍的婚姻,這些都看出這群曾經共患難,卻礙於時代和彼此的利害關係而無法真的彼此信任的事實,無論是昔日的戰友、結為連理的夫妻,每個人心中都有不能說的秘密,大家欲言又止、卻又點到為止的不說破,觀眾就在一段段的對話中拼湊出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
演員的功力不用說,每個人的聲音都很好聽,一來一往的很悅耳,可以這麼近距離的看到演員的臉部表情和小動作,真的是很愉悅的事!隨著故事的情節發展,剛出場戴頭盔每個看起來都差不多的人,開始有自己的特色和表現,想想,當兵不就是泯滅掉每一個個人的特色,然後只講求整齊劃一的單調嗎?
不過,我覺得即便是在演出結束、演員出來謝幕時,我都還是有個疑惑,回家的路上才拿出入場時所拿到的簡介,其實短短不到幾行的介紹,比坐著看100分鐘的戲更為清楚。
在想,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還需要以劇場的方式呈現?不同的呈現媒材有著不同的功能,如果演的比文字還不清楚,那麼進劇場難道就只是欣賞演員們優異的聲音、肢體、情感投入的表現嗎?不管是戲劇還是文字,不都是要好好的說一個故事嗎?
舞蹈結合戲劇,並以戲劇為重的劇場,這齣戲倒是小劇場少有的,有了舞蹈的融入,演員在走位、交錯的肢體和動作上都更為豐富和好看。雖然劇中某些橋段試圖以舞蹈呈現演員的內心或是一些想法,但不知道是不是安插的地方有點怪,反而顯得突兀。但整體來說,看得出演員的用心,不過我也慢慢發現導演在劇場中的位置,並不是看不見的那隻手,雕鑿的痕跡在劇場觀賞經驗日漸豐富之餘,逐漸在心中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感受。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20101217英國合拍劇團《春琴》
由英國合拍劇團、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及倫敦巴比肯中心所合作的《春琴》,是結合谷崎潤一郎的小說《春琴抄》和《陰翳禮讚》所改編而成。全長11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而我在看戲前對這些故事一無所知,連簡單的節目單上也沒有寫出任何關於劇情的隻字片語。
開場是Yoshi Oida扮演老年佐助以英文講述自己的故事,配合飾演作者的說書人開始講述春琴的故事。而旁白則是由配音員立石涼子,在現代透過配音走入十九世紀春琴的故事。
劇場在多數情況下燈光很暗,只留舞台中央配音員、右側作者的位置,以及中央故事發生地點的位置。而道具更是簡單富有想像,用竹竿、木板和紙張就可以營造出三味線琴、房間位置、門和鳥的意象。背景投影幕的畫面也隨著劇情而改變,簡單的舞台烘托出故事的不尋常。聲音就是場上一位三味線師傅現場演出,偶爾有演員的歌聲。
再來得說說操偶者深津繪里,坦白說一向不大看日劇、日本電影的我來說,對於這個前陣子才演出《惡人》女主角、相當受歡迎的演員,我是一點兒也不知道,唯一能感受到這個演員的厲害之處,莫過於她的聲音。春琴從小到大的配音都是深津一個人擔任,細聲細氣、耍小姐脾氣、虐待指使佐助等等不同情境和心境的變化,真的掌握得很棒!聲音富有的戲劇張力真的很強。
靈巧的操偶讓小時候春琴的驕縱和失明後的無奈,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觀眾面前,甚至到第三個偶是操著真人演出,內田淳子讓自己完全配合深津的指導,昏暗的燈光下,一度半裸上身的演出,讓人難以辨認此偶是真是假,而到最後深津親自演出春琴一角,那份霸氣和失明人的慌張拿捏的十分的好。
這齣劇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失明的春琴和忠僕佐助的故事,佐助整個就是個死心塌地的受虐者,一開始只是孩子間學琴的師徒關係,到後來演變成地下情夫和同輩傳授者的關係,看的時候都覺得此劇對於性虐待關係的不對等忠實的展現出來,而春琴身為主人和失明者的自尊,讓她拉不下身段去屈就,或許就是因為她出身富貴,且又有三味線天賦的自傲,才導致她遭遇兩個人生的悲劇,連帶著連佐助也身陷其中,從此變成只侍奉春琴、就算有小孩也得送人,到最後甚至是為了不讓春琴自卑於臉部的傷殘,自願將自己的眼睛戳瞎,這已經是一種幾近變態癡狂的感情。
另一個故事只能從配音員和男朋友單方面的通話來揣測,或許是身份地為年齡相差很多的姐弟戀,本來快要分手,因為春琴的故事,使得配音員重新思考起她與男友的關係,希望兩個人可以再次溝通,重新面對這段感情。
總而言之,很驚豔於東西方的合作居然可以呈現出這麼精彩的演出,雖然我不是非常了解日本文化,也不知道日本人在觀賞時會有什麼想法,但至少就我看來,這樣的結合沒有不東不西的不倫不類,反而看到某些日本獨有的文化,以及現代劇場在簡單的舞台和有意思的道具、燈光下,是如何好好的把一個故是說完、說得精彩!而最後的結尾,一群人走向光明的後台,突然間幕迅速落下,壓毀了一把三味線,這意味深長的結尾,讓人對於三味線和琴師有無限的想像。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這些人、那些事
趁著通車的空擋,把吳念真的新書看完了。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或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 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以雲消霧散。」
一篇篇短短的小故事,承載著吳導成長的記憶和後來聽到、經歷到的許多事情。文字淺白好讀,像是一部部短片一般,讓人看到人生的悲歡喜樂,甚至是荒謬與真實。那溫柔底藴的筆觸,簡單而動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4269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或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 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以雲消霧散。」
一篇篇短短的小故事,承載著吳導成長的記憶和後來聽到、經歷到的許多事情。文字淺白好讀,像是一部部短片一般,讓人看到人生的悲歡喜樂,甚至是荒謬與真實。那溫柔底藴的筆觸,簡單而動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4269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