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名不知道該不該說取的好,但確實有打到我。
有一陣子會頻繁的聽到朋友抱怨工作上遇到的人事狀況,聽多了曾嘗試過給建議作法,但效果蠻有限的,畢竟朋友抱怨也不是真的希望我提供解決方案,只是我單方面覺得這樣工作起來不是很辛苦嗎?為何不調整?
總之,就連我自己也不時會抱怨某些人,或是聽別人抱怨被不喜歡的對待,這在人際間真的太常出現,我其實還沒有一個好的應對方式,我比較消極,下意識的會先迴避,迴避接觸或相處的機會,想說等到自己心態比較健康正面時再說。
翻開後才知道這是一名中國心理師的著作,講述的範圍蠻大的,包山包海,什麼都沾一點,好幾章的說法都是從他帶領的工作坊案例開始,簡要描述當下的場景、主角遇到的狀況、他大致上怎麼去點醒的提問和作法。看了幾本心理師寫的書,書寫邏輯大概都是如此,提到的解決方案其實也不出我目前所知。
只是,知易行難,看這樣的書,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於不間斷的提醒自己,如果在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類似的處境和問題,這是一個徵兆,讓人回頭去檢視自己,跟原生家庭的關係?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自覺去思考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幫助自己跳脫目前的困境,可以用更高的視角回頭檢視。
「你現在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你的資源。」(289頁)看到這句話時我有點驚訝,我沒有這麼想過,問題是來點醒我們的,但問題也是可以運用的「資源」,端看你用什麼視角來面對,在中間的嘗試、從中學到的一切,確實都是資源,讓我們更趨近於理想生活的資源。
「對生命和生活美好本質的熱忱和追求。」(289頁)是我看到就馬上拿出本子記下的話,不管遭遇到什麼挑戰,甚至是我也會希望能讓小孩具體感受到這樣的想法,生命難得,如果能做到有熱忱去追求美好的本質,或許也有機會從中長出更多的智慧。我們對困難的反應會受信念的影響,進而影響決定和行動。不過行動也會帶來回饋,回饋有助於達成效果。我把這個圖也畫下來,提醒自己遇到困難是退一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