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超級偵探海莉》讀書會心得筆記


2025年上半年葛老師讀書會討論的第一本書是《超級偵探海莉》,這本書是去年的《禁書圖書館》中的禁書名單之一,猶記當時對這些書單充滿好奇,遠流經典新視界系列就包括這本,書封看起來蠻可愛的。


讀書會前一晚看完,但心理一直有什麼東西掛在那邊,覺得結局非常突兀,怎麼在公園主角海莉就跟鬧翻的朋友小波和珍妮默默和好了??讀書會上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只是第一本,後面還有4本,一系列共5本,後面每本的主角似乎不相同,得知這點就比較能放下,難怪收尾是這麼收的,反正後面還有很多篇幅可以講這幾個小孩之間的友誼和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倒是關於主角海莉的部分,前面的鋪陳確實非常詳實而清楚。


讀書會的討論從喜歡、不喜歡、想不通(困惑)開始談起,也提到對幾個角色的看法,以及推測會成為禁書的蛛絲馬跡究竟為何,最後討論到會不會讓小孩看?引導討論時可以有怎樣的切入面向。整個討論下來精彩極了,這本書有好多個層次值得細細品味和發掘,對不同角色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提醒」面向。


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思考和書寫:


「她發現,沒有筆記本在身邊,她就很難思考。腦袋的想法要很慢才成形,好像得擠過一扇超級窄門才出得來。可是寫筆記的時候,她腦中的想法卻跑得比她寫的速度還快。」(190頁)對我來說這段蠻有共鳴,藉由打字,我也一邊整理腦中的想法,感覺想法就這樣隨著打字的手一一躍入眼前的螢幕,有時有機會回頭看以前的看戲心得,有幾度驚豔於以前的自己怎麼寫的這麼好!(哈哈)要我呆在一處慢慢想還真的好難,有個人可以對話對我來說都是更好的選項。


另外想紀錄讀書會夥伴們超精彩的分享,這本書的主要衝突事件源自於同學傳閱海莉不願被公開的私人筆記本,發現海莉對每個人每件事的評論,除了可以引導孩子分辨事實和觀點的落差之外,還可以跟小孩討論「窺視」這件事。


人本來就容易對他人感到好奇或是在內心各有一把尺來彼此評價,但如果有天你發現你成為他人窺視的對象,你願意嗎?再者就是散佈他人隱私這件事,其實時至今日,變成在各種當紅的社群媒體平台散佈八卦,本質上跟海莉的筆記本沒有太大的差異,正好可以藉由這本書引導小孩去討論,寫下來的東西,不管你怎麼設定閱讀權限,都有機會可能流露出去,那是不是在一開始就要審慎思考要不要寫出去或說出去?


書寫成為文字的力量跟口語還是有差別的,書寫讓讀者看的時候,作者是不知道讀者的反應的,不會知道讀者是怎麼詮釋和聯想;口語對話一來是沒有錄音的話不容易有紀錄,容易聽聽就過,二來是有共時性的交流空間,可以在說話的過程當中根據對象的反應調整自己的心態、想法和說出口的話。


還有一點是真的很佩服嘉莉小姐,進入海莉家當保姆,她本身喜歡看書,常常朗讀好的文學句子給海莉聽,到她要離開時還能跟海莉接力朗讀《愛麗絲鏡中奇緣》的句子:「『時間到了』,海象說——天南地北話家常......鞋子船隻和封蠟......還有甘藍......和國王......大海為何滾燙燙......小豬為何長翅膀!」(111頁)在突兀的攤牌之夜,顯現出她帶給海莉的身教和他們高品質的互動型態。


她對待海莉有一條嚴謹緊守的界線,此外她是很願意跟海莉聊天、聽她講生活中的觀察和奇想,不給予批判,也不因海莉年紀小就輕忽以待,而是順著海莉想要成為的目標去設身處地的思考。反觀海莉的父母忙於工作和社交,在家講話刻薄而直接,讀書會成員一致同意海莉寫出那些激怒同學的直白話語,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的薰陶,而這部份作者也有細膩的鋪陳。


嘉莉小姐還有一點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在第一章破題之處,在讀者還不清楚海莉的身家時,就帶我們進到一個不同的社會現實,拜訪嘉莉小姐的母親,除了居住環境的差異,還有從嘉莉小姐母親的言行可以推測她應該有失智症,情緒和回應跟常人不同。嘉莉小姐一再提醒海莉要看不同的世界,避免長大後就是跟其父母一樣。而海莉就是觀察、聆聽、紀錄,她不見得全然理解,但這些忠於她心中的真實的紀錄,慢慢的讓她有機會反思,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思維。


嘉莉小姐還有一絕,在信上她直接跟海莉說:「我一點都不想念你。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從不想念任何事或任何人,因為這些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我會守護我的回憶、珍惜我的回憶,但不會整天泡在回憶裡,什麼都不做。你甚至利用回憶來編故事,但要記住:回憶無論如何都不會回來——不想想,如果會的話,那有多可怕。


現在你不需要我了。你已經十一歲了,每天光是努力長大、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就很夠忙了。」(221頁)


這對於父母來說也是非常棒的提醒,有時很容易把自己的期待、回憶加諸在小孩身上,小孩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就已經夠忙了,當父母的就好好在旁欣賞和引導,別再添亂了 XD


這真是一部很值得跟孩子共讀、討論的小說,除了上述我很有感的幾點之外,還有討論到班級選舉的策略和聯盟技巧,對自己生活的追求和堅持,實話與善意的謊言,迎合師長和做自己的差異,當然還有藉由觀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慢慢思考型塑出屬於自己的道路等等,這些對成人如我們來說,都是很值得思考的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