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演沒多久,白牆成為投影幕,投出一位走繩運動員實際走在山谷之間的畫面,搭配獨白,提到走在上面必須打開感官、感知周遭,更喜歡有風的時候,雖然風會帶來挑戰,但沒風不知為何反而更難走。
鏡頭帶到他在繩索中間盤坐、躺著,甚至隨著繩子上下擺檔。他還提到,走在繩索上,生活中的問題變得清晰而簡單,有時他會感到巨大的幸福感。再此之前走繩的世界紀錄只有不到10公尺,而他和夥伴不斷的推進距離,開創新的可能。也提到有一次他在中國4000多公尺高的地方走繩時,突然感受到天邊出現他剛過世的阿媽,感受是如此的明確,他深信阿媽真的在場陪伴他走過那一段。
影像結束,舞台上出現走繩的人。從趴在繩索上到站起來走。走到中間後,後面的白牆上方出現一群特技演員,從上爬下來,三人相疊、拋人上攀岩牆、墜落有人接著。
第二段投影是攀岩者,攀爬在大自然一大片石壁上,講著她在攀岩時一邊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暢的攀爬者,一邊讚嘆眼前的壯麗風景。影片的最後還帶到她抓握不住,往下掉落了幾公尺,看了忍不住在心底驚呼。投影的同時,右邊的牆面有一位攀岩者也在牆上,隨著影像跟著移動。
最後一段是特技演員的自白(但這段我短暫失去意識的盹龜),後面有兩個畫面我看了非常感動,一個是站在人身上的舞者做出鳥兒振翅飛翔的動作,另一個是走繩者把身上的繩索拆掉,由底下的舞者們接住。
最後一小段是舞者紛紛躺在地上,只有兩位站著,一位女士隨著音樂往後仰,旁邊一位男士始終站著。躺著的舞者一個接著一個起身離開舞台,最後男士抱起女士離開,這段整個舞台是暗紅色的燈。
開放觀眾問問題,有些有趣的點想記錄下來:
🕺關於編舞家
編舞家生長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村落,跟大自然、與山有關的運動很熟,小村莊常常可以遇見這運動項目的冠軍選手。在選擇搬上舞台的項目時確實有考慮不要只有影像,所以像是高空彈跳、滑雪、滑翔翼之類的運動就不太適合。走繩和攀岩跟環境、大自然有很深刻的連結。
舞蹈和編舞是不同的,舞蹈是有舞步,但編舞是其他,有更寬廣的邊界。
編舞家對姿態、動作背後的原因很好奇,這些動作其實可以透露我們是怎樣的人,傳達語言之外的意涵。他找這些舞者/運動員來,不是用「我要找這些人來做什麼」的想法出發,而是想要探究這個人、他到底是誰。
🕺關於《無涯之軀》
這齣劇是Covid期間發展出來的,Covid讓編舞家思考怎麽照顧自己、環境和大自然,有這樣的想法後,想到之前合作過的特技團,想要繼續跟這些人一起創作,也希望找到其他領域對照顧自己、對環境和自然有想法的人一起。
一開始演出的地方多選擇堡壘、森林中,由走繩者先出來,走過觀眾眼前,再有特技演員從堡壘的牆上攀爬下來,所以再搬上舞台後,就設計了白色攀岩牆,方便投影之餘,在舞台上就像是被白雪覆蓋之處。
整場演出約只有一個小時,但除了走繩者,幾乎每位曾經扛著別人的舞者衣服上都是汗。觀眾看到的是相當需要體力和技術的動作,編舞家想要傳達的是這些動作和技術背後的脆弱和柔軟,這些舞者/運動員對這是很有意識的。
編舞家認為他並非想要傳達這樣的運動和活動很危險、不要做,而是希望觀眾看到舞者/運動員是如何面對、看到危險,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狀態,如何跟他人合作、完成挑戰,怎麽最終在群體的狀態中一起成功做到。
有意識的跟夥伴合作,舞台上的舞者/運動員找到方法面對自己的脆弱和柔軟,也鼓勵台下的觀眾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可以試著找方法面對、而非逃避。
🎶關於配樂
最後一位觀眾問到配樂,編舞家簡單的說音樂要傳達兩種感覺,一是大自然的寧靜、平和、邀請大家進來,但同時也有緊張、緊急、懸疑狀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