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綠光劇團臉書專頁
因為目前的狀態完全就是劇本設定的對象(六七年級生)和遭遇(結婚、家庭照護),人間六應該是短期內的第一名。好久沒在劇場又哭又笑,共感愉悅到有種「劇場就是該有這種魔力」的讚嘆!
四個片段組成的一齣戲,以宋老師(羅北安飾演)這個角色作為核心,戲從薄幕後的耀群(高臣佑飾演)和婉如(張靜之飾演)婚宴開始,燈亮時已經在宋老師的生日當天,兒子陽山(吳世偉飾演)和女友瑞君(范瑞君飾演)正在照顧中風臥病在床的宋老師。客廳坐著江遠帆(黃懷晨飾演)和廖耀群這兩個同學和他們的妻子劉慕瑛(尹崇珍飾演)和葉婉如,聊著過往、及當下的狀況(生養小孩)。
接下來就是幾乎每一對角色有兩個主要的場景,在短短的時間內鋪陳出六七年級生,以及他們的父母對年輕一代的期許和看法,也因為必須用幾個角色就將當代生活刻畫出來,有些設定和劇情走向不免流於刻板和典型。然而,就是因為 如此,反而可以讓不同背景和年紀的觀眾很容易自行帶入,就算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常常聽到身邊的人在訴說著類似的故事和衝突曲折,想想,這又是吳導厲害的地方,即便是老生常談的情境,靠著編劇和演員的發揮,仍舊能夠觸動人心、令人回味再三(
男女關係中,遠帆和慕瑛這一對結婚多年但卻仍沒能生下小孩,在房間內床上的討論,設計的相當寫實而細緻,其中兩人雖在交談,但時不時拿起床頭、桌上的手機滑阿滑。 從對話中得知他們過去曾經拿掉小孩,慕瑛說出了一段有意思的話,她說懷孕的quota是註定的,用掉就沒有了。(題外話,這讓我回想起高中時有過的奇想: 每個人拉撒的量也是固定的,馬桶會連到天上某個容器,裝滿了,這一生就結束了)而兩人也認真的討論為何要生小孩,好像戀愛到一個程度,感覺快要消退,就用結婚來製造新的高潮;而婚姻兩人的相處激情淡去,似乎有個小孩就可以挽回些什麼。耀群希望老了之後有人照顧,慕瑛的出發點比較有私心,希望與真心相愛的人共同孕育新生命,感受一個生命在自己的體內成長,生下來之後可以看到最純淨澄澈的眼神,她認為女人的生命這樣才完整。(
延續對新生命的期待,耀群和婉如在面對小學的兒子作業及生活的討論,則相當發人深省。耀群未來的想像中,他的孩子能夠得到國際殊榮,他去接機時一道接受記者的訪問,這樣的風光想像促使他督促小孩以及小孩的老師,要盡可能的做到世俗上認定的成功(考試成績都要好);然而,婉如對小孩未來的想像則是,當她老了之後,孩子能帶孫子回來探望她,一起去淡水海邊散步,但是這個場景中沒有耀群,因為耀群跟他期待中的孩子正在電視上接受訪問(XDD)。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最常聽到爸媽吵架的原因,就是對我們的期待和教養方式的差異。
再來要說的是私以為本劇中最令我喜愛的部份,陽山和瑞君在宋老師過世後,受到王董的力勸,要在百日內公證結婚時,瑞君回到家中向父母表明時,方父(陳希聖飾演)說,他早就想好牽女兒走在紅毯上,將女兒交給女婿時要說的話:(前情提要,方父方母從年輕吵架到老了仍常常鬧脾氣、想離婚)他們這麼常吵架,也順便把女兒未來和伴侶之間的架都先吵完了,他們未來可以和樂共處下半生了。聽到這段話,可以感受到為人父母一方面反省自己婚姻中不完美、甚至對兒女來說是負面教材的示範,一方面卻以幽默轉化成為給子女的祝福,那種含蓄而婉轉的祝福,完全就是一種說不出的體貼。
婚姻及家庭生活的現實,就在這三對角色的相處中道盡了其間的難處,以及在維持/經營關係中需要多思考一點,想清楚和多溝通,多點幽默感和自我轉換,為他們著想是不變之道(
親子關係則是透過幾對父 子/女表示。王家俊(吳定謙飾演)和王父(柯一正飾演)在咖啡店的對話,完全道盡胼手胝足打拼成就的上一代,對於這一代青年雖有高學歷和經歷,卻選擇對他們來說格局相對較小的夢想的不理解。其中,家俊向父親表示,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讓他看到了自己的侷限,不是接班人的料,有自己的更想要做的事,而且是自己必須也情願為自己負責的事。親子之間的溝通渠道是怎樣被關上的,又可以如何開啟,或許對於長輩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學著練習尊重小孩的自主看法,小孩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
另一段很感人的是吳導的溫柔。吳導在劇中客串了葉婉如的父親,是個在豐原賣種子的農人。得知女婿因為心高氣傲而離職,整個家庭有房貸、小孩的開支,深怕女兒過不好,而偷偷塞錢的貼心父親,這場景大概是有類似經歷的子女,最能感受到原生家庭的關 愛和體貼的一刻。
回過頭來講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段,
吳導在謝幕時說了一段話,他以這齣戲來表達他對現在社會環境的看法,他覺得他們那一代真的沒有做好,希望能跟年輕的一代一起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說真的,很感謝有這樣一群人,不斷的透過戲劇真誠而細膩的反省及反映人生。看戲三小時不短,但這寫實的生活掙扎,就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人生寫照,是多數人必須花這輩子的時間去實踐和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