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022612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2012 TIFA 人力飛行劇團

圖片來源:http://tifa.ntch.edu.tw/program_03.php

      在進劇場前幾天把書翻完,很沈重、赤裸的一本面對破碎家庭的描述。於是乎,在看戲的同時不自覺得會拿來跟書的內容做對照,找出導演選擇了哪些片段,沒有處理哪些地方。不過,很慶幸的是在知道劇長150分鐘之後,我選擇週日下午場,而非習慣看戲的週五晚場,不讓一週到尾聲的疲憊影響看戲的精神。看戲前習慣只看PAR的介紹,對於其他人的心得和討論一概跳過,不喜歡看戲前因此有先入為主的經驗(事後證明這樣做應該是好的)。

       趕在開場5分鐘內坐進戲劇院,開場歌隊在緊張的音樂下來回奔跑,嘎然而止後,出現「第一部:無父」的文字。還蠻喜歡這次的舞台設計,上半部投影出家族舊照、營造出在城市、雪夜、河流中的景緻,下半部的舞台分前中後景,多數的故事在前或中景發生,兩旁大塊布幕輪流垂下,偶爾有迴轉階梯,製造場景轉換的效果。唯一一棟可移式的木造建築,成了美國的家主要的場景。中後是歌隊的藏身處,雖然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只是補充某些人多場景背後的無名小卒,但如果沒有在舞台上把這些人擺上來,或許會更嫌空洞。後景是我看了很久才確定的芒花,一開始還有點無法了解這片草坡想要傳達怎樣的意象,是經過與keco的討論,她提說是為了呼應劇照背後那片芒花原,或許芒草也給人一種蒼涼之感吧。

       故事很明顯以姊姊為主,讀到黎煥雄希望可以做出文字作品以外的呈現,給這個故事定調為「原諒」,很明顯的就必須去處理家族中刻意被湮蓋的姊姊早逝的事實,還原姊姊可能的生活樣貌,算是給予一種補償的可能性,讓這樣的遺憾不再是無法挽回的悲傷。很喜歡這次萬芳的呈現,以白裙穿梭在不同人的生命中,或是西門町玩樂少女的裝扮和肢體,都很有說服力。特別是在嗑藥那段,那種處於恍惚和清醒的拿捏,一種想要逃離世事無奈、質疑世界,卻又帶有那份身為長女的責任感、不確定的詢問「這樣的自己」是否正常,矛盾複雜的思緒,得不到長輩的理解和接受,只能轉向依靠藥物的輔助,逃離無法自處的世界。讓書中明顯空白許多的姊姊這個角色,變得相當的立體,也讓她在最後與父親對話,凸顯黎導對於人生經歷困境失敗的中年男子的一點溫柔。

        話說,其實對朱陸豪的父親、這個角色被這樣處理有點不甚滿意,可以理解J/俊志中年後,父親逐漸衰老後的氣勢低沉,但是面對青春年華的姊姊,作為父親對女兒不聽管教的不滿,總覺得不夠凶狠、不夠有權威,而且還必須呈現父親這麼對待姊姊,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面對兒女對自己的瞧不起,讓爸爸得自己說出心裡話,那段話可能沒有其他人更適合代為宣說,但當下兩面立即的轉換,總讓人覺得相當不自然。最後爸爸崩潰那段,我其實也在想,難道父親只需要求得大女兒的原諒嗎?或是,因為那是一段再也無法挽回的失落,所以,也是最有可能得到原諒的可能性。

        相較之下,王琄的媽媽就真的是恰如其份,將遭丈夫背叛的妻子,以及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兒女情況的媽媽詮釋的很到位。劇中媽媽這個角色的走位其實很有趣,有幾段在上方的貓道,前景是分隔的框框,好像替在美國獨立艱辛存活的媽媽留影。

        再來想說的是小迪(楊麗音飾),我覺得她其實有盡力表現20和40歲的差異,特別是在姊姊嗑藥那段,我覺得那段對談非常的意思;最後要找俊志那段跟朋友吵說不會用電腦也很傳神。但是,或許是她的聲音的限制,總會讓我想到她在其他劇場或是電視劇中的呈現,反而很難讓我進入那樣的片段。最後與俊志的對談,其實還蠻符合這樣一個角色的設定,直白流露其實很自然的就會成為笑點,也讓整齣幾乎走黯淡、低沉氛圍的戲,有一點活潑的氣息。

        王安琪的表現真的很棒,雖然在Re/turn裡她的角色並沒有讓我太喜歡,但她把Rose身為重男輕女家庭的不滿、在感情婚姻中顛沛流離的角色呈現的很好,但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前面的梗舖的不夠,讓紐約大逃亡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不太懂母親為何當機立斷的送走J和老羅,只因身為母親知道自己女兒的個性,這顯然不夠具有說服力。

        大慶演的老羅,我覺得蠻符合我對這個角色的想像,有肌肉、長相好看的粗人。雖然我同意他被給予的台詞和角色動作的詮釋,其實會暴露他並不是那麼熟練、能掌握劇場演出,特別是在其他都是蠻資深的演員時,他真的顯得很弱。或許台詞可以再直白、粗野一點,不然他一邊講他喜歡J、一邊踹他時,戲劇張力還是有出來的。也會想,如果是另一個更資深的劇場演員詮釋這樣的角色,或許紐約大逃亡回來的分手片段,會更感人些。

        其實之前不認識金勤,但看完後真的很喜歡他!聲音好聽、整體形象好乾淨,好符合我心目中的J 的樣子,不管是面對父親的不諒解,與老羅和妹妹的對峙,或是最後跟小迪姊姊的對話,情緒和肢體的拿捏和掌握,都透漏出內斂的自然。

        整體的感覺還蠻喜歡的,其實這齣戲跟之前黎導的風格相比,已經具體很多,至少就故事性的流暢度而言,可以讓觀眾抓到一點脈絡;詩意、象徵性的展現方面,已經收斂很多了。不過,後來討論時有發現,如果在第一部沒能進入導演的敘事脈絡,那麼也就會很難看下去;但當你買第一部的帳之後,又會發現第二部與第一部的處理方式之間是有裂縫,看到下半部會覺得有點怪異之處。

        可以理解囿於劇場必須有一套完整的敘事,因而將書中的旁枝,例如祖父母、姑姑阿姨們的片段都省略,那部份真的比較生活化、帶有轉換心境的效果,但我可以認同這樣的選材,因為只有聚焦在無父、無家上,才可以呈現陰暗低迷的氛圍(整場戲的燈光都很暗,雖然很符合劇情走向,但觀眾看的會有點吃力),以及營造出需要出口、原諒的方向,也會在想,如果今天敘事的角度換人了,整個故事應該又會有不同的說法吧。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 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3372

        完食《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一書。

        看《北爸紐媽》,常常會有分歧感,一條明確的主軸在家族的回憶,另一條是感情的回憶,我對兩條線有截然不同的觀感。在反省,是不是因為自己是有伴侶的異性戀, 對於同性戀情感的描述,特別是身體方面的經驗,不自覺會感到有點詭異,說不上來的怪,並不是覺得這樣怪異和噁心,就只是,那是跟我不一樣的人。

        然而,描述個別家人的時候,特別是祖母那段,讀到p.142-143描述奶奶過世的當天,我差點快飆淚,因為那與我的經歷過於相近,相近到都覺得光看文字平鋪直敘都有種撼動我心的力量。

        但看到最後,會有種很深很深的心疼和震懾。看到作者真誠的挖掘自身過往的真實,破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或許會隨著不同的時間和年紀,而有所改變,變得更為慈悲和寬容吧~呼。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021712 《暴風雨》2012 TIFA 與我同行劇團

圖片來源:http://tifa.ntch.edu.tw/program_02.php
  
        唸過XX系的學生好像應該都要跟莎翁很熟是吧?!我雖然是那個例外,但也不至於沒聽過《暴風雨》這個故事,至少是看完PAR和節目單的介紹後,找回大半的記憶。耿一瑋開演前的導聆提到莎士比亞喜劇的特色:自然和文明的對立,和解與誤解的對立,一種如春天或是夏天的和風般的綠色喜劇。善用知悉差異營造出的笑點,讓觀眾獲得比較多的樂趣!

        開場的暴風雨景,巧妙的運用舞台牆面的投影,開關的門像是切換電影場景般,看到水手正賣力的控制船隻,也看到王公貴族們無用的嚎叫,讓在舞台中央的主角魔術師Prospero像是看戲一般的睥睨正在發生的災難。最後一幕,Caliban在地上,Miranda安慰他,Prospero將手搭在女兒身上,希冀獲得憐憫和祝福的祈願,深深地打動我。

        舉幾個我喜歡這齣戲的地方,首先Ariel真是個迷人的帥哥!!!!他在不情願接受命令之際的回問:「主人,那你愛我嗎?」其實是個有趣的問題,精靈是超人類的存在,雖然囿於魔法的掌控而必須聽命於人類,但他會跟人一樣有愛憎嗎?又,一個他必須絕對服從的人是否愛他,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還是說精靈長期跟著人相處之後,也有了轉變?!

        精靈的化身在許多片段適時的演奏樂器作為串場,或是配合某些意象的開展,驚喜的發現單簧管的聲音,讓整體偏向陰暗的調性注入一些沈靜和溫暖。

        關於文明和自然其實有個非常明顯的對比,就是穿鞋與否和水。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在荒島上只有Prospero腳上有穿著涼鞋,雖然他被迫滯留在荒島上,利用自然環境精進他的魔法,因為降伏了女巫、拯救精靈,而多了一位好用的僕人;用語言魅惑Caliban,而進一步的掌控全島。但他對於文明世界從來不曾遺忘,或許也可以說他從不曾放棄想要復仇的意志,因此,當機會一來時,他就出手。最後一幕大歡慶時,可以發現所有人裡面就只有Caliban、Ariel和Miranda赤腳,就算Miranda即將回到文明的國度,但這小小的設定,好像讓觀眾可以推想,或許要她適應文明生活,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水在這齣戲中,我覺得還是很明顯的代表自然,一開始眾人到了荒島被精靈捉弄,想喝水卻喝不到,不想要水卻一直被捉弄,荒島上自成一套秩序,不是有僕人伺候就可以安枕無憂。戲中有兩幕洗淨的片段,一是Prospero要女兒整裝梳洗好,等待他的計畫,另一幕是Ferdinand通過Prospero的試煉,用水洗淨骯髒的身體和臉,準備迎接他的父親和「光榮順利」的未來。似乎在說,要進入文明必須先通過自然(水)的試驗和洗淨,而人的身份也得到轉化和提昇。

        不過,另一個我比較不解的地方是,Antonio和Prospero的關係其實還是有點曖昧,從劇中的轉折看不出來為何Prospero如此輕易的放過他憎恨已久的弟弟,而且Antonio除了被迫將戒指交還給Prospero,而且好像受制於那不勒斯國王之外,無法看出滿懷壞心,一直鼓吹國王的弟弟篡位的他,究竟是否能安穩、不再作亂的回到文明?!

        而Trinculo和Stephano這兩位難兄難弟的搞笑穿插,特別是用現代百貨公司所代表的物質誘惑來呈現,一方面凸顯人對物質的慾望之深,一方面凸顯人很容易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小惠而忘記更遠大的目標和使命,兩人一陰柔一陽剛的,相當典型的丑角刻畫,著實帶來了一些歡笑。

        雖然說聽不懂俄文比須看的字幕有點辛苦,但這齣劇的演員相當有張力的表現,讓我有個美好的莎劇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