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閱讀心得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是《麥提國王執政記》的續集,事隔幾個月,因煉乳老師的 #大人的兒童文學讀書會 討論柯札克而把《無人島》在三天之內看完。看到最後一頁,我真的脫口叫出「蛤?」的一聲,在驚嘆中佩服柯札克竟用這樣的方式結束故事。


這本書是延續《執政記》討論的「如何成為自己」過程中較為內在的部分,麥提國王從獄中想辦法逃出,最後真的用計在被運送到無人島的過程中順利逃走,到因為知道國王們在開會而自願被送去無人島。


他在「無人島」上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去思考,

「他的腦袋裡的蜂巢一片混亂,腦中的小人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愛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飛出去、飛回來,也是看他們高興。他們會和彼此打架,甚至不會告訴麥提他們為何吵架、打架。看樣子,麥提想得越多,他知道的和明白的就越少。」(126頁)


這樣具象化的把各種思考在腦中激盪的情形描繪出來,讓讀者去思索能靜下來思考固然重要,這過程若能有閱讀廣博的知識或身體經驗會更有幫助。


讀書會上,煉乳補充了關於作者柯札克,先用二選一選擇題問,如果你生活在二戰期間,你想當有錢人還是貧苦人?想當醫生還是老師?會幫助他人還是照顧自己就好?好幾個問題讓大家對柯札克的經歷有具體的感受和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接著補充《好心的國王》、《猶太區日記》是有關柯札克的繪本,《窗的彼端》是傳記。


接著進入有意思的討論:自由/權利/權力,有位讀書會成員提到孩子在學校選小市長,讓我想起小時候高年級時確實有這樣的活動,不過早就不記得同學們提出怎樣的政見,只記得有跑班宣傳這件事。但其實即便當選,小市長們的政見也很難被落實,他們在學校的任何決策究竟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好像也模糊不清。有這樣的制度設計,卻沒有給予相應的權力和權利,那小孩對民主制度的體驗是不是只淪為紙上談兵,更有甚者,認為只是做表面形式投票而已,對民主逐漸失望或冷漠以對。


煉乳提到每個縣市都有兒少代表,也有代表台灣的兒少代表,是能夠進入立法院參與議會發言的。但多數的人並不知道有這樣的設計。


回到小說,裡面有蠻多上個世紀初的情況,童工、戰爭的殘酷,是直白寫實的描繪。究竟要不要有兒童議會?麥提國王實踐後發現是個悲劇,男孩排斥女孩、大小孩排斥小小孩,但就因為這樣不應該有嗎?如果有適當的引導、規範和相應措施,或許是值得嘗試的。


而麥提在諸多體驗之後,選擇隱姓埋名的在農場幫忙、上學、進入工廠工作等等,自願放棄身為國王的權力。他實踐「積極自由」的概念,思考進而做出選擇,願意為此負責任、承擔代價。煉乳舉了《逃避自由》一書的概念來說明和引導,對於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很值得思考和花時間在生活中引導孩子的事。


讀書會的最後濃縮了楊翠在《執政記》的後記中的概念作結「成為孩子的一扇窗,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一枝彩色筆。」也促使我反思,在我20多歲在外闖蕩的那些年,我的父母確實給予我很大的自由,或者說克制了他們自己的擔心,讓我可以慢慢摸索。成為自己的歷程是未知的旅程,我希望我有足夠的智慧和耐性陪伴孩子走過,長成他自己。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曙光來臨之前》新書發表會@現流冊店

《曙光來臨之前》是一本寫給青少年介紹台灣美術前輩畫家的作品,收羅了15位藝術家的簡介,每篇開頭還有阮光民老師的漫畫。

因故遲到近半小時第一次踏進現流冊店。在最後面坐下來,開始聽凌宗魁老師主講,準備的投影片內容有藝術家的作品和老照片,我到的時候聽沒多久就照著書本編排的順序一位一位介紹,作者李拓梓伺機補充。講的內容跟我這幾年從各方管道接觸台灣美術史相去不遠,補了一些細節,讓我對藝術家和創作時代背景有更鮮明的圖像。

講座結束時,玉山社社長受邀發言,她說當初在想要出這樣的書時,確定作者後,編輯還是哪位工作人員說希望可以有阮光民老師加入,更能吸引青少年,沒想到阮老師就答應了!

作者有提到,在荷蘭、人人都知道林布蘭和梵谷,但台灣人對自家的藝術家所知甚少,因為他的家世淵源,常常聽到這些前輩畫家的名字,因此他希望可以有機會,讓現在的學生可以不要像他學生時那樣,大多數的人對這些都一無所知。

最令我驚艷的是作者李拓梓的父親李欽賢老師也有蒞臨現場,上個月才看完他的作品《台灣近代美術創世紀:倪蔣懷、陳澄波與黃土水見證台灣史》。

他分享他在臺灣藝專就讀時,李石樵和李梅樹都是他的老師,李石樵的外貌打扮就像藝術家,會在窗邊看美術日文書,讓他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老師一樣,現在他可以。李梅樹的外貌打扮就是穿西裝整整齊齊,很像公務員。

而他提到一件事我真的是感到難受,他說李石樵和顏水龍上課都不說話,因為他們不會說當前政府的話。(李拓梓補充了有人說陳澄波會遇害就是太會說「國語」)

講座結束有觀眾幫家中高三生提問,問能不能出更多這類關於台灣、美術等方面的書籍,小孩很喜歡。作者補充本書最後一篇羅列許多延伸參考書籍。

另一位觀眾問,如果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到拍賣會上,是不是可以提升台灣的能見度和知名度?兩位講者回答,其實如果作品進入的買家手上,若藏家只放在自己家欣賞,那後續的應用、授權就變得非常困難。所以進入拍賣市場不見得是件好事。

聽完留下來讓作者和繪者簽名,阮光民老師竟然還現場畫速寫人像,我只要求簽名即可。雖然無緣聽到前面半小時,但可以參加新書分享會真的是太好了。

(阮老師簽名好快,來不及側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