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孩子國的新約 不可以說:「你不可以玩」》閱讀心得

去年初看到嘉綾老師分享又青老師想針對裴利老師在台灣出版的書籍,以每半年一本的方式計畫讀完13本,一本書以一個月一次的頻率分3次讀書會的時間進行面對面的討論。

每次讀書會前除了有進度規劃,又青老師還會針對這次討論範圍提出一些問題讓參與成員在閱讀後討論前先思考,也歡迎提出其他問題和想法。

去年五月第二次讀書會討論完後不到一週就三級警戒,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討論就一直拖到上週二才完成,而我最近看書的狀況很懶散,放假後又從頭看,直到剛剛才終於把這本書看完,覺得驚訝又佩服。

裴利老師在最後一段的故事裡,把所有故事中的角色都串在一起,原來前面有些梗埋在那!

重看幾次有幾個故事的段落跟現實生活可以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孩子很關心雷蒙在高松國的新學校有沒有受到好好的對待,勝過知道他出發去尋找拯救父親的過程,這讓我想,是不是不同的年紀發展、適合聽不同的故事的原理(這點在就我粗淺的認識,好像華德福系統比較強調)。

我讀到最後覺得有意思的是,其實裴利是透過這班的孩子互動和討論來逐漸釐清規定的意義和價值,也會很想知道這批孩子長大後是不是在人際上有不同於其他沒接觸過規定的人的表現。

我很喜歡她在幼兒園生活的各個面向發現人際互動上公共、私密的場域的界線和調整的可能性,這點是我以前比較少注意到的。也很喜歡她指出團體中的「老大」或「老闆」的關鍵,不過也覺得蠻有趣的,印象中西方文化比較強調個人的獨立和自主性、領袖氣質等,從眾、中庸的狀況沒有東方文化那麼重,但實際回歸的日常生活的細節,有些似乎是人性的展現,倒沒有太多文化上的差異,這點我覺得蠻有趣的。

這真的是一本值得細看的作品,裴利老師用錄音帶錄下幼兒園班上的對話和討論,再騰寫下來,完全就是人類學的參與觀察方法。而她刻意在書寫的排版中穿插現實生活,以及她或班上孩子們編想出來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確實沒法一目瞭然,造成思路上的斷裂和跳躍也是有些困擾,也會讓人思考是不是要分開讀,但裴利老師本身在推廣「故事說演」的引導方法,似乎書中沒有一定比例的故事也不太對,總之閱讀到最後感覺是很巧妙的圓滿,很推薦不論有沒有小孩,都很值得去找來讀讀。


#2022Book5

#孩子國的新約

#不可以說你不能玩

#Youcantsayyoucantplay

#VivianGussinPaley

#維薇安嘉辛裴利

#游淑芬譯

#成長文教基金會